□记者 虞仁珂
本报讯 后创城时代重“评”时,更重“平”时,我市将通过落实城市规划体系、推进文明有礼习惯养成、健全群众参与机制、突出特色亮点打造、提升城市智慧化管理水平等举措,进一步完善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机制。这是记者从8月19日上午举行的市政协重点提案督办会上获悉的。
成功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我市坚持常态化创建,注重精细化管理,以“绣花”般的精细功夫,在推动现代海洋城市建设中彰显文明底色。
“今年以来,按照测评的最新要求,我市调整完善了19个创建专项工作组工作职能,落实牵头单位主抓,相关成员单位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市文明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建立定期考核与第三方专项测评相结合的考核测评机制,落实“一周一督查、两月一测评、一年一考核”的常态督促机制,并全面推行“抄告—交办—督办”制度。
文明城市创建为群众,也依靠群众。下一步我市将结合“志愿者之城”建设,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创建活动。鼓励群众发挥自身特长,自觉参加单位、社区等组织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主动参与有礼街区、有礼小巷、有礼楼幢、有礼窗口等有礼创建活动。
“我们把持续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常态化管理的重要内容。”该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加快“门前三包”示范街、精品示范街、“席地能坐”保洁区建设,力争今年完成精品示范街50条、“席地能坐”保洁区50个的建设任务。提升农贸市场便利化、人性化、智慧化、特色化、规范化“五化”水平。
在提升城市智慧管理方面,我市将推进智慧城管三期项目建设,实现与省建设厅“浙里城事共治”“浙里城市生命线”应用场景数据贯通,提升城市智慧管理水平。加快城市大脑及典型应用场景建设,全力打造瓶装燃气监管、桥梁智慧监测、建筑垃圾监管、智慧园林、智慧公厕等重点应用场景,物联网应用在城市管理领域不断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