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征程 再出发 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大会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现在,我们已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意气风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实践需要思想引领,为激励全市上下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谱写新的时代华章、创造新的历史伟业,中共舟山市委党校的专家学者们,结合舟山发展实际,撰写了一批理论文章。本报择其精要刊登。

  加强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

  □张芳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基层党组织是党肌体的“神经末梢”,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都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迈上新的历史征程,我们仍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确保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始终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可靠、最坚强的主心骨。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这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使命所决定的,也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坚定站在无产阶级一边,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解放和全人类解放。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牢牢依靠无产阶级,也就必须依靠严密的组织体系尤其是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以发挥无产阶级的磅礴力量。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十分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提出了“一切工作归支部”和“把支部建在连上”等口号,将党的基础真正建立在了支部之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中央对全国的基层党组织进行了全面整顿,同时基层党建相关的理论制度也得到整理完善;改革开放新时期,党中央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理论观点,不断丰富和发展基层党建理论,党对基层党组织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加制度化、规范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对基层党组织建设作出了规划部署,提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十年来,全国493.6万个基层党组织越发坚强有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应对风险挑战的现实需要。当前,我国正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叠加冲击,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和严峻性。同时,基层党组织建设还存在一些痛点、难点,要正确应对这一系列风险挑战,就必须克服党自身存在的问题,将党尤其是基层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真正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成为人民群众可以依靠的主心骨,从而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之基。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基层党组织首先是一个政治组织,政治功能是其首要功能,政治属性是其根本属性。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注重发挥政治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与服务人民群众的服务功能相辅相成,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发挥政治功能就是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二者是高度一致、内在统一的。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基层党组织的设置要随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改革创新,一是要分类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企业、农村、机关、事业单位、社区等各领域党建工作。二是要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增强党对各类各级社会组织的领导。三是要探索加强新兴业态和互联网党建工作,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注重带头人队伍建设。带头人是基层党组织的“领头雁”,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弱。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一是要注重选优配强,提升带头人队伍的质量。二是要注重加强教育培养,不断增强带头人的综合素质。三是要注重管理监督,确保带头人正确履职尽责。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严格党员教育管理。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来体现。严格党员教育管理,一是要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对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二是要注重在关键时刻、重大任务、利益诱惑面前考验党员。三是要严格纪律约束,将制度建设和纪律约束贯彻到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四是要严肃处理不合格党员。一方面要严把发展党员的入口关,坚决不允许思想上、政治上不合格的人入党,另一方面要对违纪违法的党员加大处理力度,坚决将不合格的党员清除出党。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加快建设现代海洋城市

  □顾自刚

  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具体国情,在借鉴现代文明成果的基础上,融合各种现代性元素推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全方位变革,实现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历史过程。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价值在于是对文明形态的重构、对西方发展模式的超越、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实践。

  在舟山实践层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落脚点主要在于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战略导向,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加快建设现代海洋城市,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建设现代海洋城市是舟山市委市政府应时代要求、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体现国家重大战略意图所确定的发展目标。现代海洋城市是以海洋资源禀赋为基础,以港口城市和海洋产业集群为依托,通过改革创新构建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高水平利用海洋资源、大规模集聚现代要素、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具有较强资源配置能力和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海洋城市。

  本文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简单讨论一下在建设现代海洋城市过程中需要面对的几个问题。

  一是如何集聚现代要素,形成海洋经济发展新动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以资本、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投入为主的传统发展模式正在向以科技、知识、智能、数据信息等新要素为主的创新发展模式转换,这些现代要素重塑了经济发展驱动力,是决胜现代化的关键。舟山在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的过程中,最大的短板就在于现代要素不足。舟山必须按照中央提出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的思路,着眼未来发展需要,系统研判制约要素集聚的体制机制障碍,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构建包容性发展环境,以现代要素提升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构建以创新为动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二是如何增强改革系统性集成性,形成竞争新优势?随着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变化,各地区对于现代要素、产业项目的竞争日趋激烈,能否在区域竞争中占据主动,营商环境是一个关键因素。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高地,强市林立,要获得更多的要素和更加有利的竞争态势,必须增强改革的系统性集成性,形成更具竞争力的营商环境。舟山要充分发挥群岛新区“先行先试”的改革优势、自贸试验区的创新突破优势,围绕行政审批、要素市场化配置、科技创新体制、海洋管理体制、渔农村闲置资源等涉及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以总体性的改革方案统筹全市改革进程。发挥部门、县区的改革主动性,完善改革容错激励机制,鼓励局部突破和大胆创新。社会改革与经济改革相互协调,社会治理、科教文卫、生态文明、人口市民化改革同步推进,系统推进现代海洋城市建设。

  三是如何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形成开放发展新空间?国际化与现代化相辅相成,现代海洋城市必然要面向世界,具备利用全球要素实现自身发展的能力。提升现代海洋城市的国际化水平,一方面要在制度型开放方面着力,加快建立与国际贸易投资规则高度契合的自由贸易制度体系,形成辐射全球的航运网络、沟通全球的商贸网络、面向全球的交易网络和服务全球的开放平台,从而能够更加高效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另一方面,要在提升城市能级方面发力,增强城市现代性元素,展现海洋城市的独特底蕴,加快融入宁波都市圈、对接上海都市圈,在经济发展、海洋旅游、海洋治理等领域加强国际合作,拓展舟山发展的外部空间。

  以青春力量

  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陆瑜琦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深入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和本质要求。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青年更需要树立坚定理想信念,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要求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回望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现代化的百年历程,青春力量从未缺席。1921年,平均年龄仅有28岁的中共一大代表们在红船上发出了振聋发聩的青春呐喊。紧接着,一代代中国青年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在百年党史上留下了身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背景不断变化,但青年人坚持的初心使命从未改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新时代,青年人更要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要求青年坚持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道。脚踏实地要求青年人做好坐“冷板凳”的准备,在浮躁的环境中也要保持沉静,不追求走捷径,不急于求成。当今时代日新月异,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青年人要紧抓学习机遇,以持之以恒的意志苦练内功,增长本领,磨炼意志,更要消除畏难情绪,奋勇拼搏。新中国成立初期,胡耀林青年突击队的18名青年心怀赤诚,夜以继日,仅用181天便完成规定工期481个工日的北京展览馆建设,“老大哥”胡耀林当时不过31岁;全国“时代楷模”王继才,26岁带领妻子守护开山岛32个年头,经历艰险困难从不放弃。新征程上,面对纷繁复杂的发展环境,青年人更需以脚踏实地的意志不断干事创业,实现梦想。

  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要求青年善于锐意创新,敢于攻坚克难。2018年,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潘巍峻带领研究团队历时6年,破解了与造血干细胞相关的公认的世界级科学难题,而这一科研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7.2岁。再观我国科技创新前沿阵地,火星飞控团队平均年龄33岁,北斗卫星团队核心人员平均年龄36岁,量子科学团队平均年龄35岁,越来越多年轻人承担起科研攻关的重要任务。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青年人更要以锐意创新的拼劲勇担时代重任,发挥敢想、敢闯、敢拼的青春风采,实现科研领域从“零”到“一”的突破,为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青年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这是党对青年们的深刻号召。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新征程上,青年更要坚守初心使命,脚踏实地,锐意创新,着力贡献青春力量。

  深入领会二十大报告

  有关社会治理的论述

  □丁友良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这是我们党自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实现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理念转变后,对我国社会治理实践探索所获得成果的概括和凝练。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是指“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这在之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决定》中已经明确。其中党委领导是根本、政府负责是前提、民主协商是渠道、社会协同是依托、公众参与是基础、法治保障是条件、科技支撑是手段。

  “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这是对十九大提出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和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再次强调,也是新时代应对社会治理新挑战、新任务的必然要求。所谓“共建共治共享”即鼓励和支持广大人民群众及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会建设,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共同享有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的成果,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即提升社会治理的效果和能力。而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路径除了“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之外,还要“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真正实现社会的长期和谐稳定。

  “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这早在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中已经提出来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此进行了再次重申。其核心要旨是肯定人民群众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其中“人人有责、人人尽责”强调人民群众在社会治理中的社会责任与义务,“人人享有”强调社会治理成果的全民共享性。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国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积极作为。而“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基本途径就是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通过健全社会治理制度来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有关社会治理的论述虽然只有一句话短短82个字,却是内涵丰富,所涉及到的社会治理体系、社会治理制度、社会治理效能和社会治理共同体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作者单位:中共舟山市委党校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海潮理论
   第04版:海潮人文
   第05版:金融理财
   第06版:国内外新闻
   第07版:国内外新闻
   第08版:公益广告
新征程 再出发 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中国体育彩票开奖信息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