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嵊泗记者 胡园园 赵晓峰 通讯员 孙丹飞
辞旧迎新之际,嵊泗好事连连。
526国道全线贯通,嵊泗县城及嵊山、枸杞有了顶级公路;2022年中国·嵊泗列岛海钓精英赛在百年渔场抛杆开钓;山体公园建设雏形初具、融海街成了新打卡点;“岛居舟山”最美民宿评比,20强中嵊泗占得12席;大陆引水工程进展顺利。一系列看得见的变化,让嵊泗百姓欣喜。
2023年第一个工作日,嵊泗县委举行第十四届三次会议暨县委工作会议。会议通报的一组组数据让人振奋:主要经济指标争先进位,预计全年GDP增长6.5%以上,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预计财政总收入增长10.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4%。
六力六为 承接浙江发展战略成就喜人
去年,是新一届嵊泗县委的起跑之年,县委常委会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统筹抓好稳进提质、除险保安、塑造变革,引领全县上下争先创优做标杆、雷厉风行抓落实、专心专注谋发展、六力六为优作风,干好干成了一些大事要事。
承接“探索一条海岛县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做好示范样板”的浙江战略,全面对接好省方案,蹄疾步稳走好共富特色之路,细化落实“四张清单”,推动政策落地、资金落实、改革落细。
坚持以作风破局提质,召开“六力六为、实干争先”作风建设大会,实行月度晾晒、季度考评、常态比拼机制,召开3次季度考评会,营造“定力能为、蓄力善为、奋力作为、尽力敢为、亲力亲为、合力有为”的实干争先氛围。
敢为争先 共富特色之路步稳蹄疾
二十大学习贯彻全面深入。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县领导带头学深悟透,深刻领悟报告中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的理论和要求,推进海岛共富变革性实践、现代化先行示范,在学思践悟中当好“两个维护”示范引领者。组织开展“六学六进六争先”活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学习宣讲全覆盖。以县级领导班子换届为契机,深入擘画嵊泗未来发展蓝图和路径,县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嵊泗美好嵊泗”的目标定位,县委十四届二次全会优化“五条特色之路”的发展路径,形成了一批纲举目张、攻坚破题的突破性抓手,交出了“两美嵊泗”建设开局和共富特色之路新征程的高分报表。
海洋经济稳进提质。促成浙沪签署《关于进一步深化小洋山区域合作开发框架协议》。预计全年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1.06亿吨,自贸区马迹山片区新增油气贸易、海事服务企业29家,新增地方税收2.3亿元。获评浙江文旅助力探索共同富裕新路径十佳县,海岛公园入选全省大花园“耀眼明珠”,嵊山镇、枸杞乡创成省4A级景区镇,“海上游”列入首批省级交旅融合发展试点。建成花鸟全省户外婚登颁证基地。实施民宿扩中提低行动,花鸟村创成全市首个民宿聚落,省旅投集团支持建设东咀头民宿集群项目。完成帆张网渔船减船转产既定任务,做实中心渔港等级提升准备工作,环中心渔港5个项目开工建设。海钓产业得到省市大力支持,推进了海钓场“三权分置”改革。两次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实施“拔钉清障”攻坚行动,三大百亿工程开工建设,26个特色之路清单项目中有四分之一超计划推进,9个省市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如期完成。构建“六大”产业全景图,招引落地亿元以上产业项目7个,储备亿元以上项目28个,实际到位市外资金、实际使用外资等指标均提前完成年度任务。开展八大攻坚行动稳住经济大盘,出台配套政策10个,为企业减负2.1亿元。
海岛品质持续提升。编制完成主题岛屿规划,形成《嵊泗县全域风貌管控和整治提升方案》,加快编制《嵊泗国际旅游岛战略性总体规划》《花鸟爱情艺术岛概念性策划方案》。坚持生态优先,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完成投资3.1亿元,清理岸线11.4千米。启动创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省级低碳试点县,跻身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百强县第3名。实施“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建设项目36个、完工32个,完成投资2.8亿元。多场景打造“共富工坊”36个,带动群众年增收超2万元。高分完成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测评,实施县城有机更新,建成惠民公园、口袋公园等城市居民休闲绿地。获评全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工作优胜县,“山海奇观”“艺术花鸟”两个县域风貌样板区创成共同富裕城乡融合基本单元。渔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黄龙模式”获全市推广,五龙乡创成美丽城镇省级样板,花鸟村、田岙村、奇观村创成全省未来乡村。
民生优享加快实现。教育质量持续优化,推进优质教育资源海岛共享,与7所省内一流中小学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与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达成“3+2”合作办学意向,2所学校获评省现代化学校。医疗水平持续提升,争取省级优质医疗资源梯次下沉,聚力打造医疗卫生“山海”协作升级版,启用浙江医院嵊泗云诊室,启动县人民医院血透室、应急救援体系和全民血液应急管理系统建设,加快推进基层卫生院建设。养老体系不断完善,建成投用中大朗颐嵊泗养老服务中心和县康养中心,推进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实现无感服务智能终端全覆盖。实施“善居工程”,深化“海岛支老”。文化生活不断丰富,获评全省农村文化礼堂示范县。实施“海上良渚”文物保护利用行动,在全市率先实现乡村博物馆全覆盖。塑造新时代文明共富标识,“嵊泗礼岛”入选“浙江有礼”首批区域金名片,“乘风破浪 载光泗海”项目荣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基础支撑不断夯实,大陆(小洋山)引水陆上段工程顺利完工,旅游交通集散中心工程加快推进,一批能源、电力设施建成投产,综合体育馆、西城区幼儿园等重点民生项目即将开工。
社会保持安全稳定。坚决筑牢防疫屏障,果断处置突发疫情。因时因势调整优化防控政策,提升医疗救治能力,最大程度化解疫情冲击带来的风险。初信初访事项化解率100%,平安指数始终位居全省前列。深化涉海涉渔领域专项治理,创新实行“双闭环”机制,安全形势持续向好。全力打赢防汛防台硬仗,积极应对多年罕见旱情。推进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建成县社会治理中心。形成“综合执法+专业执法+海洋执法”体系,马鞍列岛“一支队伍管执法”模式全省推广。争取到8个省级数改应用建设试点,“离岛e宿”和“智慧养殖”获评省级系统最佳应用,共富群体监测数智平台列入省级“全面覆盖+精准画像”数据库试点,“民宿主收入预测分析”入选省级城市“大脑”智能模块。
党的建设保障有力。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健全“第一议题”制度,组织召开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580场次、宣传宣讲3200场次。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妥善处理网络舆情,做优做强全媒体平台。完善“七张问题清单”牵引党建统领工作机制,管控力量化指数逐月进步并保持在全省中前列,省级示范案例数位居全市第一,重大巡视问题清单排名稳居全省前列。持续提升选人用人工作水平,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坚持立标杆、树典型的鲜明导向,选树省级“担当作为好干部”“人民满意公务员”。引育“高精尖”人才,建立水产养殖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以人才链赋能产业链。深入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全力争创强基示范县,上下一体推进现代社区建设,深化“海陆一体、双网覆盖”。提升基层治理能级,选派“第一书记”,建设全市首个社区干部学院,率先实现散楼兼合式党支部全覆盖。纵深推进清廉嵊泗建设,建立“一季度一计划”政治监督项目库,聚焦8项重点开展履责督查。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强力整治“中梗阻”、不担当不作为问题。开展两轮县委巡察。深化“海上清舟·列岛清风”品牌建设。
奋战2023 共富特色之路实现新突破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落实 “十四五”规划的承启之年,更是共富特色之路全面推进的关键之年。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赓续前行,奋楫争先。嵊泗发展的目标和路径更加坚定,落实国家战略的抓手更加扎实有力,经济发展的势能加速积聚,海域海岛开发开放的潜力日益彰显,迎来了共富特色之路的战略机遇期和全面发力期。
2023年工作的嵊泗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引,以走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为主题主线,以打造“美丽嵊泗美好嵊泗”现代化海岛县为目标任务,以突出作风为要、突出项目为王、突出民生为本为基本路径,以打造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干部队伍为重要支撑,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根本保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实施“生态立县、以港兴县、以旅活县、以渔稳县”总战略,坚持向海图强、依海富民、深耕海洋,坚持真抓实干、马上就办、主动有为,全力推动共富特色之路取得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
嵊泗,正趁势而起。泗海起兮,盛事连连,盛事起绵。
“数”说
预计全年GDP增长6.5%以上,超半数经济指标增速位列全市前两位,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预计财政总收入增长10.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
预计全年实现货物吞吐量1.06亿吨,自贸区马迹山片区新增油气贸易、海事服务企业29家,新增地方税收2.3亿元。
构建“六大”产业全景图,招引落地亿元以上产业项目7个,储备亿元以上项目28个。
本版图片由嵊泗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