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路腰酸背痛,快不起来

肌少症可能困扰着每一位老年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全身的肌肉质量和肌肉力量持续下降,这种由衰老引起的骨骼肌质量下降和肌力减退的情况,医学上称为“肌少症”。忽视对它们的关注和管理,会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65岁的王女士最近经常走一会儿,就出现腰背酸软乏力、上半身不能挺直等状况,在老伴的搀扶下或借助拐杖、助行器才能正常行走。

  起初,王女士以为是年纪大骨质疏松或腰肌劳损造成的。而经舟山医院骨科医生诊断,王女士的这种痛苦是腰背肌少症作祟。骨科医生对其进行定期功能性训练,并给予个体化生活方式指导,再加适当运动,王女士的病情有了明显好转。

  当老年人的肌肉减少到一定程度时,脊柱关节就会缺乏足够的肌肉来维持平衡,活动受限,甚至连基本的站立和端坐都会很困难。如何自测肌少症?

  根据2019年最新修订的亚洲肌少症工作组诊断标准,有四种简单的自我测试方法。

  测小腿围。使用非弹性带测量双侧小腿的最大周长,一般认为男性小腿围<34厘米,女性小腿围<33厘米被认为可能有肌少症;也可以用自己双手的拇指和食指组成指环,小腿最大周长小于指环就有可能有肌少症。

  看走路速度。如果走路的速度小于1米/秒,即17分钟走不到1000米的话,很可能有肌少症。

  握力测试。如果中老年男性握力小于28千克,中老年女性握力小于18千克,那么可能就是肌少症患者。

  “坐立”测试。在手部不支撑的情况下,测“坐立”次数。如果在15秒内完成“坐立”动作少于5次,那么就有可能是肌少症患者。 

  那么,如果得了肌少症该怎么办?

  先去骨科做全面检查。建议首先至骨科就诊,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检查包括:骨代谢、炎症相关化验指标、CT、磁共振(MRI)、双能X线、脊柱X线等影像学检查,以及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测试等。确诊后也不要着急,因为肌少症是可治的,它是一种慢性病,增加肌肉需要循序渐进,要结合营养补充和适度运动训练。

  饮食方面,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D3,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建议中老年人每天按照每千克体重摄入1.0~1.5克优质蛋白质,例如新鲜的肉类、鸡蛋、牛奶、豆制品等,推荐乳清蛋白作为首选。足量蛋白质的摄入可有效防止肌少症的发生和发展。研究表明,补充维生素D3可改善肌力,预防跌倒。5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天补充维生素D3的量为800~1000IU,一方面可维持体内生理需要,另一方面还可有效改善肌肉质量。

  抗阻训练,持续30分钟以上才有效。想要增加肌肉,需要进行有阻抗的肌肉训练,也就是说需要的是主动运动。抗阻运动可增加肌肉质量,改善肌力,提高肌肉功能。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肌肉相关细胞因子与肌肉的体积呈正比,且至少运动30分钟以上才会分泌起作用。

  骨科医生送大家一份居家运动指南:

  上肢锻炼——举瓶装矿泉水,下肢锻炼——靠墙静蹲。以瓶装矿泉水代替哑铃做上肢的抗阻力训练,下肢的锻炼可以做卧位直腿抬高训练及靠墙静蹲训练,也可以利用弹力带做四肢的抗阻力拉伸运动。背肌减少,可做平板支撑等训练。

  针对腰背核心肌肉减少的患者,进行科学、规范、有效的核心肌肉功能锻炼非常重要。

  推荐进行小燕飞、五点支撑、三点支撑、臀桥、平板支撑、俯卧撑、卷腹等动作锻炼。同时,腰背肌少症患者日常生活中还需要注意避免久坐,减少弯腰,更不能弯腰负重,建议要卧硬板床休息。

  俗话说“有钱不如有肌肉”,中老年朋友应该在注重骨骼健康的同时兼顾肌肉锻炼,保持良好的健身习惯。这样就可以维持良好的脊柱关节稳定性和运动功能,从而预防脊柱和骨关节退变性疾病的发生。

  舟山医院骨科主治医师 刘宪翠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走路腰酸背痛,快不起来~~~
定海的苗女士春节假期胖了一圈,她想咨询~~~
新城石老伯患有心血管疾病,寒潮来袭易发病,他想问~~~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城事
   第03版:看点
   第04版:融媒
   第05版:财经
   第06版:就知道吃
   第07版:健康周刊
   第08版:请问舟医生
   第09版:热点
   第10版:人物
   第11版:互动区
   第12版:悦读
   第13版:达人
   第14版:天下
   第15版:信息·分类
   第16版:广告
肌少症可能困扰着每一位老年人
节后如何快速恢复体重
如何吃膏方防治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