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静
【编者按】
新年伊始,我市市级媒体实施深度融合,舟山市新闻传媒中心(传媒集团)挂牌成立,打造拥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新型主流传播平台,更好地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为舟山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
知悉舟山新闻行业这一盛事,海内外众多关注家乡发展变化的舟山人,第一时间发来祝贺。这些知名人士在各自领域均有所建树,同时不遗余力宣传家乡,并为舟山建设发展贡献力量。他们期待,新成立的舟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能够提供更多、更快的新闻服务,成为联络沟通海内外舟山人的重要桥梁。来看看他们的祝福!
今天,舟山市新闻传媒中心(传媒集团)正式挂牌,好消息传出舟山,传到全国,传到世界各地,在外的舟山人纷纷遥寄祝福,期待舟山市新闻传媒中心翻开舟山新闻事业的新篇章,希望家乡发展越来越好,希望家乡人民越来越幸福。
祝媒体融合之路越走越宽
舟山市新闻传媒中心的成立,是家乡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努力跟上时代步伐的一次重大转变,希望家乡媒体越办越好!
我18岁上大学之前,只离开过舟山20天,所以我对家乡的感情是很深的。无论是离开舟山前往上海、纽约求学,还是后来在美国、新加坡等地工作,我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发展,既为舟山这几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到欣喜,也经常思考家乡下一代的教育问题。
我在2022年6月曾回舟山参加市科协联合市文明办、市教育局主办的科学精神进校园活动,那天我站在演讲台上,看着下面一群稚气未脱的学生,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我和大家分享了从求学到学成回国,后从事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科研经历,希望通过自己的成长历程来鼓励家乡的青少年,从小树立胸怀祖国、追求真理、乐于探索、淡泊名利的爱国奉献和创新精神。我一直都说,舟山要进一步发展,人才资源是关键,如果家乡建设有这些方面需求,我一定会义不容辞地牵线搭桥。
此外,还想借此机会和家乡人民分享一下我们刚发表在学术期刊《科学》上的一项成果:我们实验室杨学明院士团队经过近十年的研究,通过自主研发仪器,实现了氢分子方向的控制,从而实现了化学反应的立体动力学精准调控。我的研究团队和杨院士团队合作,开展了高精度理论计算,清晰地给出了反应过程的物理图像。利用这一新技术,我们不仅可以做氢分子的“掌舵人”,控制氢分子在化学反应中的碰撞方向,还可以研究更多化学反应,探索反应对于不同碰撞方向的“喜好”。通过理论与实验双剑合璧,揭示更深层次的反应机理,为进一步操控化学反应、提高产率提供指导。
喜事连连,又值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祝福舟山市新闻传媒中心的路越走越宽,期盼舟山的优秀人才越来越多,希望家乡建设越来越好!
期待更快传递舟山的好消息
马上迎来传统的新春佳节,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又听闻舟山市新闻传媒中心成立这一大喜事,祝贺咱们的家乡,祝贺咱们舟山市新闻传媒中心。传媒中心成立后,我相信即使身在外地也能知道更多关于家乡的消息,还能更好地把舟山的消息及时、快速地传递到全国、全世界,分享给所有在外的舟山人。
我虽然离乡日久,但是一直关注家乡建设和发展,无论是舟山跨海大桥通车、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成立,还是普陀山机场扩建升级、获评全国文明城市……这些舟山发生的大事件我都通过家乡媒体及时知晓。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我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作为舟山人特别自豪。尤其是舟岱大桥的通车,是多少岱山人民期待的事情,我还特地去大桥上感受了一下。回想起当年我到杭州的浙江艺校学习,那时候交通非常不方便,回一趟家需要一天一夜,真的是太不容易了。从杭州坐火车到宁波,再从宁波乘船回舟山,要是遇到台风,只能望洋兴叹,特别无奈。现在,只要想回家,随时随地就能回来了,我们真的是赶上了好时代!
在此,我祝福舟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越办越精彩,期待你们在2023年不断飞跃,也祝福家乡有更大的进步、更快的发展、更好的腾飞!
期待从媒体了解更多的家乡变化
对于舟山市新闻传媒中心成立,首先表达我最真挚的祝贺!这是家乡媒体的一件盛事,我们期待从家乡媒体看到更多的家乡快速建设发展好消息。
离开家乡也有近30年了,外面条件再优越、环境再舒适,我始终觉得回家才是最好的。2020年,我离开美国,回到母校浙江大学工作,任浙江大学定量生物中心主任、求是讲席教授,之后还担任了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院长,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我希望通过自己在海外多年的经历和研究,能为国家的建设、家乡的发展尽一份力。
虽然身居海外多年,回国以后又多在杭州、上海两地工作,但是我一直心系家乡,经常通过舟山的媒体朋友知悉家乡一些重大项目的实施。我们在外地的舟山人,一般最关心家乡的交通建设,因为那是地方发展的基础,也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对于海岛地区来说,尤其如此。甬舟高铁的开建,对所有的舟山人来说,一直是日思夜盼的大事,也是打开舟山未来发展新格局的一条大动脉。所以,当我得知甬舟铁路正式开建的消息时,由衷觉得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我长期从事生物医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希望能在新药研制方面取得新的成果。其实新世纪以来,我国已在众多领域赶超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部分新药研制仍然长期被欧美等发达国家垄断。新药研制需要多学科交叉,我回母校创建浙江大学定量生物中心也是出于这一目的,希望通过计算生物学、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等计算+先进算法,结合相关实验来精准设计针对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的新药物,集众人之力推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在新药研发关键技术上的突破。
舟山市新闻传媒中心成立之后,希望可以了解更多关于家乡的发展变化,也期盼我的研究成果可以尽快面世,为社会服务。
希望将更多的科学新知识带回家乡
听闻家乡成立了舟山市新闻传媒中心,真心为家乡的传媒事业发展感到高兴。我在舟山出生、长大,直到读大学才离开家乡,因此我一直密切关注着舟山的发展。近几年,也时常听闻身边的人谈及舟山的变化令人印象深刻,我也为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到高兴。
博士毕业之后,我一直在北京从事科技传播的工作,2010年,创办果壳网,主张 “让科学流行起来”,孵化万有青年烩、有意思博物馆、《物种日历》等创意活动和产品,带领团队成功打造了一系列大众科普品牌,并致力于推动知识传播及知识获取模式的创新,积极倡导科学、理性的生活方式。
随着事业的发展,我不忘努力参与家乡建设。2022年暑假,舟山市科协联系我,想在舟山举办一些科普类的讲座。我们都知道,海岛夏天多台风,所以我们马上联系了中国气象局高级工程师、著名气象科普博主卞赟。他多年致力于气象、环保、地理等自然科学领域的科普工作,当时应我的邀请,欣然前往舟山。那场“科普助力双减”科学家演讲活动,受到了舟山青少年的欢迎,也非常感谢咱们舟山的媒体朋友,对这个活动作了相关报道。能把科学新知识带回家乡,我觉得特别开心。
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衷心祝愿舟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越来越好,祝福家乡人民新春快乐,兔年吉祥!
期盼能为家乡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欣闻舟山日报社和舟山广电成一家,舟山市新闻传媒中心正式成立的喜讯,作为舟山人,我特别高兴,这是舟山媒体界的一大盛事,希望舟山媒体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好。
2021年元旦,我随“新沪商”企业家代表团来舟山考察时,曾做客舟报文创园城市书房,和家乡人共叙乡谊,同迎新春。当时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特别难忘,我还将当时的采访、报道收藏起来,这些对我来说弥足珍贵。
近两年,大健康产业正成为极具经济价值和开发潜力的“朝阳产业”,一个属于大健康产业的黄金时代正在到来。我作为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客座教授和上海新沪商联合会医疗大健康产业联盟的执行委员,跨界致力于文化健康产业的发展。近几年,我回家乡的机会也越来越多,经常带上海的医疗专家到家乡举办健康讲座、科普医疗知识,希望将更多和健康有关的生活方式、知识结构以及就医渠道推荐给家乡人民。
我从18岁离开家乡后一直在上海发展,后来作为人才引进到上海,除了感谢上海给予我的培养,也感恩家乡人民一直以来对我的支持与厚爱,你们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近几年,我多次回家,明显感觉到舟山确实如一座海上花园城市般美丽和繁华,自己在外奋斗多年,非常希望能为家乡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春节马上到了,遥祝家乡人民在2023年健康平安!期盼家乡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美!
希望共同书写舟山发展新传奇
喜事传万里。得知舟山市新闻传媒中心成立了,舟山日报社、舟山广电强强联合,让我们身在海外、心系舟山的游子们能够更多更好地获取来自家乡的信息。真心给我们的大舟山点一个大赞,向舟山市新闻传媒中心送上一颗红心!
家乡舟山作为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先行市,一直不断摸索,寻求更大的发展。不久前,我刚刚参加了“小岛你好·海岛共富”云上论坛,再次唤醒了我对家乡的感情,无限感慨,新时代的舟山真是一个被开启的聚宝盆!
我在舟山长大,上世纪九十年代从国有企业出来自主创业,后来到了阿根廷发展。20多年来,我虽然身在国外,但时刻挂念家乡。从家乡媒体看到甬舟铁路开工,东西快速路、滨海大道、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大陆引水三期工程和一批跨海大桥陆续建成,观音文化园建成开园……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让我们这些在外的游子们由衷地感到自豪。如今,家乡正在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系列新规划落地,让人目不暇接,俨然已成为国家重点关注的区域。汇聚世界力量共建舟山,是我们的机遇,也是我们的责任。
每一个在外的舟山人,都希望家乡能够建设得越来越好。无论离家多远多久,舟山永远是我们的根。我非常愿意和全世界的乡贤一起,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共同书写舟山发展的新传奇。
本版照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