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彤
《2023年舟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坚持以共建共享为导向,着力推进海岛共同富裕”“着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这为推进新时代舟山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为现代化先行及共同富裕先行贡献更大教育力量指明了正确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纵观蚂蚁岛人民的艰苦创业,不仅始终坚持了集体至上的根本原则,而且在共同富裕上取得了很大成就,在生产发展、公共服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都走在时代前列。其中,文化教育发挥了基础性支撑作用,蚂蚁岛人民公社曾获评全国教育和文化、卫生、体育、新闻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这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市,走好海岛共富路具有重要意义。
一、深刻认识教育在共同富裕中的基础性作用
共同富裕的根本靠发展,基础在教育,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发展,就不足以给共同富裕提供物质基础与精神动力。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共同富裕涵盖生产发展、居民收入、公共服务、精神生活、宜居生态及社会环境等方面。实际上,这几个方面都与教育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教育不仅直接为社会生产发展提供技术与人力支撑,而且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交往、有序融入社会、成就自我价值提供了持续动力与重要保障,因此构成基本公共服务的核心要素。正如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需要通过教育不断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需要通过教育传授已知、更新旧知、开掘新知、探索未知,从而使人们能够更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更好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因此,共同富裕需要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我们必须立足教育这一人的全面发展的起点投入要素,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推动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的统一中走好海岛共富之路。总之,教育是共同富裕的重要表征、关键领域和核心支撑,实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保障和支撑的共同富裕,既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选择,也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应有之义。
二、认真学习蚂蚁岛推动教育发展的宝贵经验
在1958年12月由宁波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东海上的乐园——蚂蚁岛人民公社简介》一书中写到:“公社不但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并且有其更深远的意义。公社办起了工业,它为公社工业化和消灭城乡差别、工农差别指出了道路;公社大办文化教育事业,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制度,为消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指出了道路。”可见在蚂蚁岛人民始终致力追求共同富裕,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其中,蚂蚁岛人民尤其重视教育的基础作用,“两条腿走路”,既抓普通中小学的巩固、提高、发展,又抓业余教育,岸上教育和海上教育同时并举,使政治、文化、技术三结合,为社会发展服务,是当时的全国教育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1.在教育目标上,旨在培养能武能文的新一代渔民
随着生产建设高潮不断涌现,蚂蚁岛又着手培养能武能文的新一代渔民,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掀起了教育文化的建设高潮,努力把社员培养成为具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觉悟,掌握一定先进渔业理论知识的渔业劳动者。随后党委反复召开干部会、社员大会,进行了广泛的教育和发动工作,通过宣传教育,使群众认识“远洋机械化、近洋拖驳化、岛上电气化,离不开文化”,大大提高了学习自觉性。“学文化为生产,搞生产不忘学文化”,很快出现了远洋、近洋一齐出动,青年、壮年全部动员,所有识字的人都当教师的生动局面。
2.在教学内容上,努力做到政治、文化、技术三结合
着眼于新一代渔民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推动政治、文化、技术三结合,建立了思想教育、扫盲教育、普通教育、业余教育四个层次的教学体系。一是以思想教育为引领,坚决贯彻党的文教工作方针,加强对社员的社会主义教育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使广大社员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二是以扫盲教育为基础,立足于当时文盲率较高的实际情况,蚂蚁岛人民公社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群众性扫盲运动,出现了“舱板当纸、手指当笔、海水当墨汁”“白天画地皮、晚上画肚皮”的热火朝天的扫盲高潮,至1959年底全社785个青壮年扫除文盲676人,68个生产队长全部脱盲。三是以普通教育为重点,全社学龄前儿童已全部入托儿所和幼儿园,适龄儿童已全部入小学,13岁至16岁的青少年相当一部分升入初中,建立了从幼儿教育到初中的普通教育体系,得到浙江省委和团中央奖励。四是以业余教育为支撑。业余教育是利用业余时间对工农群众进行教育的重要形式,为适应发展的需要,坚持文化教育服务于生产的原则,岛上也办起了半工半学的海上业余高小、业余中学与业余大学。业余教育采取搞什么生产就学什么的方法,密切结合渔业生产进行教学,着重提高社员技术水平,至1960年通过本土教育及合作教学,全岛培养了轮机员五十五人,收音员四十五人,兽医二人,医生、护士五人,电影放映员二人和大批记账员和生产队会计,促进了全社远洋生产机帆化,近洋生产拖驳机械化。
3.在教学方式上,密切结合渔业生产和海上生活进行教学
蚂蚁岛结合渔业生产实践,岛上集中教学,海上则根据不同鱼汛进行因时因地多样化教学。春、夏、冬汛渔船在海洋上比较分散,只有风暴期间才集中停泊在港里,捕捞时间多不一致,因此以每只船为一教学单位,各设教师一人,采取“分船教学为主,集中教学为辅”的方式,也就是船随渔场转移,课堂随船转移,大忙不学,小忙小学,随空随学。秋汛的时候,渔船都在近洋比较集中,因此与近洋社员合在一起,以各生产队为一教学单位,各设教师一或二人。同时,蚂蚁岛人民公社还充分把全体社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少先队员包教家人、供销社实物识字,书记教政治、老大教技术、教师教文化等。
三、稳步走好新时代海岛教育共富路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富民之道,教民为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必须依托教育得以实现。为此,在走好新时代海岛教育共富路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把教育放在基础性位置,立足海岛实际,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发展为核心,紧紧抓住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两个重点,以社会性、多样化教育为共同富裕提供持续动力。
1.树立人才为先、教育为本的教育共富理念
“远洋机械化、近洋拖驳化、岛上电气化,离不开文化”,蚂蚁岛始终把教育和人才放在基础性位置。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市的建设过程中,舟山比以往更加需要夯实教育质量,需要新的人才发展优势。我们必须要认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关于建设“教育强省”的部署,加快建设教育强市。为此,各级党委政府要以兴教为本,切实扛起教育发展主体责任;市属部门要以强教为责,把发展教育作为分内事;广大教师要以从教为乐,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社会各界要以重教为荣,支持教育事业发展,从而广泛培树教育为本的理念,形成立体全面的支持体系。
2.明确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共富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的内在价值追求是人自身发展的平等机会,这就决定了共同富裕意味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物质财富上的均贫富,同时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也将为共同富裕提供最为根本的资源动力。纵观蚂蚁岛的创业史,注重培养能文能武的新一代渔民,通过宣传教育、消除文盲、普及文化、移风易俗等等,极大地提升了社员的技术水平及思想境界,在物质富裕的同时推动精神富裕。为此,我们必须要树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指向的新时代共同富裕观,坚持立德树人,改革选拔评价方式,重视校园德育、体育、科技、人文、劳动等,最大限度激发人的内生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而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共同发展奠定基础。
3.探索高质量均衡发展的教育共富路径
教育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核心在于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蚂蚁岛不仅建立了从幼儿教育到初中的普通教育体系,而且密切结合渔业生产和海岛实际进行教学,在推动教育公平及提升教育质量上都做了积极的努力。今天,在推进教育强市实现共同富裕先行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就要推动教育平等化和服务均等化,实施学校布局优化扩容,提升海岛、渔农村地区教育均衡发展,尽可能地通过教育制度本身补偿以改变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或文化的不均衡,以教育机会均等及教育资源平衡实现共同发展。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持续推动“海岛教育共同体”建设,以岛内融合性教育共同体及跨岛共建型教育共同体为两翼,以数字教学为抓手,共享优质资源,促进共同发展。其次,我们还必须立足海岛学校体量小的实际,顺应小规模办学、小班化育人的发展趋势,培育“小而优”的教育新生态,进一步完善“越往偏远海岛、越处艰苦岗位,地位待遇越提高”机制,建立健全离岛教师基本服务期制度和城区学校教师向离岛学校定期交流制度,着力提高教育质量。
4.打造综合发展、终身学习的教育共富体系
聚焦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目标,我们必须进行全生命周期、不断满足人民需要的教育。正如蚂蚁岛,不仅大力开展全岛涵盖各个年龄段的群众性的教育活动,而且以多样化的教育内容形式积极提升社员的文化知识、思想觉悟与技能水平。为此,今天我们在建设教育强市的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建成终身学习的现代海岛教育体系,努力推进各类教育综合发展,把基础教育支柱打牢,搭建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继续教育相互融合协调的教育模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其中,我们尤其要注重职业教育,推动技能培训与实现就业形成良性循环,加快“尊重技能、崇尚技能、享有技能”的技能型社会氛围形成,进而让每个普通劳动者都能学习技能、拥有技能、享受技能,有自信、有尊严而体面地从事本职工作,追求有质量的理想生活和个性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