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方智斌
通讯员 房晓娇 陈倩琳
本报讯 记者昨天从市法院了解到,“浙里营商数字化平台”数据显示:今年3月,我市解决每起商业纠纷的平均用时为101.7天,解纷时间低于全省均值6.04天,排名由全省各市的末位上升至全省第四。
商业纠纷化解质效是地方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去年以来,我市持续提升解决商业纠纷效率,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商业纠纷化解逐步进入了“快车道”。市法院出台了《关于提升“执行合同”指标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试行)》,聚焦案件审执期限长、鉴定速度慢等突出难题,持续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构建高效化解、专业审理、督促履行的解纷闭环。
在高效化解上,着力深化繁简分流机制。加强与市贸促会、工商联的诉调对接,形成“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的高效解纷渠道。去年以来委派调解买卖合同纠纷案件1106件,诉前化解436件,诉前商事案件成功化解率达39.42%。诉中加大简案小额诉讼及简易程序适用力度,适用率高达88.29%,同比上升8.2个百分点,做到快审快结;同时组建由全市商事审判骨干组成的专家咨询团队,定期研判疑难复杂问题,促进裁判统一,现已研判疑难复杂案件12件,以类案指引方式对22个法律适用难题予以规范,实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
在专业审理上,着力健全商事案件审判机制。组建商事案件立审执专业化团队,由专人负责商事案件立案、排期、上诉案件移送等辅助事务,基层法院组建由3~5名员额法官组成的精干审判团队,实行商事案件集中审理,同时设置各审执流程节点用时上限,实现当日立案、快速排期、当庭宣判及即时送达,有效缩短审理周期。去年以来商事案件立案、移送平均用时仅0.53天,上诉案件用时12.57天,同比减少8.63天,商事案件平均审理用时同比减少5.53天。
在督促履行上,着力促进执行提速。实行“判中告知、判后催告、执行立案再督促”闭环管理,加大督促当事人自动履行法院判决的力度,今年1至3月,全市自动履行率达48.10%,同比上升8.3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三。强化执行网络查控频率,对异地财产全面开展“线上+线下”调查,织密财产查控网络,提升执行效率,平均执行用时48.01天,同比缩短49.99天,低于全省平均用时13.5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