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定海直隶厅说略

宁绍台道全图

  □阿能

  定海直隶厅厅治是清朝在浙江省舟山定海设置的一个行政机构。为加强防务,清政府十分重视舟山群岛这一海上重镇,便将定海县升为直隶厅,隶属宁绍台道,总兵及同知驻(同知一般是正五品的级别,通判为正六品) ,以资弹压。定海厅为东南海防要冲,设军镇正二品总兵驻守。

  宁绍台道清雍正四年(1726年)置,治在宁波,辖宁波、绍兴、台州三府。道台为正四品官员,位置在总督巡抚之下、知府之上。宣统三年(1911)9月,定海光复,废直隶厅,1912年2月复定海县,直属浙江军政府。

  在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四月到清朝末期的宣统三年九月(1911年11月)这70余年时间,舟山的建制为直辖于省或道的“定海直隶厅”,所辖范围为舟山群岛诸岛屿,辖区东、南、北三面濒临东海,西南与宁波府隔水相望。第一任主官是王丕显(他是清道光十六年定海县知县,时由石浦厅同知职兼主持定海直隶厅事),正式任命同知是林朝聘,最后一任为杨世瑚,共历四十六任,其中复任三人。

  1 定海直隶厅

  清道光二十年(1840)六月,英军入侵,定海失陷,知县姚怀祥死难。清道光二十一年,英军在定海民众的抗击下退出定海。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因为定海城两次沦陷,为加强防务,决定给定海增兵1800人。当时江苏巡抚、两江总督、钦差大臣裕谦(1793-1841)奏,因战争的需要,升定海县为定海直隶厅隶属浙江省,舟山自此从宁波分离,一直到辛亥革命,才重新恢复定海县建制。直隶厅是介于府县之间的副府级机构,主官设副府级别的同知,其品秩、升补,与府同知相同,但是不属于府管辖,由省直管,而一般厅是县级机构,属于府衙管辖。厅同知于公文上称“丞”,也尊称“司马”。

  定海直隶厅的厅治设在定海古城。所辖范围为舟山群岛诸岛屿,辖区东、南、北三面濒临东海,西南与宁波府隔水相望。据《清史稿·地理志·定海直隶州》载:“定海直隶州隶宁绍台道。总兵及同知驻。古句章地。明为卫。康熙二十七年改县。道光二十一年升直隶。西距省治七百六十里。广百四十里,袤八十三里。北极高二十九度五十九分。京师偏东五度五十八分。舟山,古翁洲山,即定海山。道光间陷于英军。咸丰间复陷英、法。澳外岛屿屹囓。西洋螺角,东竟留角,对峙若门。洋螺南为螺头山,西即大榭山,接象山港。口北各岛为南险汛。又六横山西对前仓嘴,牛鼻山扼其中。其东南为桃花山、登步山。桃花东北、登步东南为硃家岛,中有乌沙山,曰乌沙门。东岸狼湾,其东普陀山西北嘴对舟山东嘴,中为莲花洋,西即沈家门,商舶鳞萃。北达兰秀湾,西北距干石览角,曰龟水道,青山屹立,中为灌门,航路最险。兰秀以北为官山,中为乩山门。官山以北为岱山,中为高定洋,利停泊。其西北大沙澳,北距长白山,中为长白水道。其西为岑港。西北接大小沙汛。又西即金塘水道。其东北为册子山,中为西堠门。岱山以西为两头洞山。又大渔山、屿心脑山与乍浦为犄角。以东为竹屿港。又东曰大小长涂、东西福山,并为厅北险汛。其东北大衢山,四围多澳。有岑港、道头二巡司。沥港、沈家门二镇。定远、振威、永清等砲台。”

  2 定海直隶厅的第一任全职同知林朝聘

  道光二十一年(1841)四月,道光帝授福建古田杉洋村人林朝聘(1803~1841)为正五品定海直隶同知,赏换花翎、恭摺。这样,林朝聘成为定海直隶厅的第一任正式任命的全职同知,也是清代舟山第一位省管行政干部。其父林承昌曾为台湾总兵。

  这林朝聘可不是一般平常之人,他是突击“火线提干”的抗英勇士和民族英雄,在两年时间里一下子就由从九品跃升到六品,然后又升到正五品。他青年时慷慨颇具才略,道光十五年(1835)援例考选从九品,分发浙江衢州府司狱。道光十九年(1839年)四月,林则徐于广东虎门销毁外国鸦片。八月,英国政府公然出兵侵略。道光二十年五月底,大队英舰先侵广东,后炮击厦门,均未得逞。六月七日,英军头领懿律率26艘军舰,配备洋枪大炮沿海北上,乘浙江防务空虚,猛攻定海。定海总兵张朝发在战斗中受重伤,守军失去指挥,定海遂被攻陷。当时,提督余步云、知府邓廷彩弃城退往上虞。军情危急,浙东震动。当时独有时任司狱小官的林朝聘力主坚守,被任为代理余姚知县。临危受任仅10天,英舰已至。事后,浙江总督将林朝聘姚江退敌经过禀报朝廷。道光帝御题“忠勇可嘉”匾额赐与林朝聘,并授其六品衔戴蓝翎,委为余姚令。林朝聘为防范英军再犯,不遗余力地发动百姓加固城池,广募义勇,组团练兵,同时又联络镇海、宁波、定海等地总兵及葛云飞部建立抗英联合武装,联合抗英,共同御侮。林朝聘因抗英有功,奉召进京,两次受到道光帝接见。

  道光二十一年(1841)六月,林朝聘受命于危难,正式到定海任职。八月,英政府改派璞鼎查率兵1万人,兵舰20艘(载炮668门),武装轮船10艘 (载炮56门),还有病院船、运输船、测量船及各种船只10多艘(均运载各种军需物资),大举北犯,再次进攻定海,葛云飞等三总兵先后牺牲。林朝聘不忘卫国之责,艰难力任,率领葛云飞等余部和民众奋勇抗击,再次击退英军。由于劳累过度,不幸身患重病,殁于定海,38岁壮年赍志以殁,抱憾而终。林则徐曾为其题写对联:“玉杯湛露歌三雅,绣幕围香读六朝。” 林朝聘墓坐落古田县杉洋镇夏庄。林则徐的女婿、时任江西巡抚沈葆祯(1820~1879)特为他撰写了墓志铭。

  3 主持定海直隶厅政事的石浦同知舒恭受

  舒恭受是江西宜春靖安人,字再萸,号后庵,太史第人,嘉庆二十一年(1816)中举,二十五年为进士。道光二年(1822)补应殿试,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先后任浙江西安、嘉善、鄞县知县,石浦同知,主持定海政事,署理宁波府知府等。其父舒懋官,字长德,号萸房,太史第人,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中进士,嘉庆五年(1800)开始,先后任广东英德、丰顺、新安、香山等县知县。舒懋官任新安知县(范围包括现在的深圳特区、新界、九龙、香港岛以及沿海的大小岛屿)期间,多次利用下乡办案的机会,“驾帆于鲸波骇浪中,危险莫测。查踏内外洋界址,海境了然于胸”、“暇则亲履四境、延访故老”,重新勘测了零丁洋航路。嘉庆二十四年(1819)由舒懋官主修《新安县志》,“修新安县志,考订绘图较若列眉”。该志分门详细,取材严谨,史料确切,文字优美,清代著名史志大家阮元认为此志可与唐代史志巨著《元和郡县志》媲美。其祖父麟祥,是宜春当地著名学者。舒恭受在任时,因政绩卓著,受到过道光皇帝的接见。由于舒恭受与叔叔舒懋修曾同榜登科,且舒懋官与舒恭受父子同为进士,因而道光皇帝钦赐舒家一匾:叔登科,侄登科,叔侄同登科;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

  舒恭受又是鸦片战争中的著名人物。他曾在鄞县团练乡勇,募渔船数百艘,分布隘口,组织渔民时刻准备和入侵之敌决战;他曾在定海组织民众在废墟上修筑土城炮楼,重建军营,团练义勇捍敌,并清理残垣,重建定邑古城;在定海保卫战中,石浦同知舒恭受与百姓一道,冒生命危险,分送干粮给守军将士充饥,当葛云飞等三总兵壮烈殉国后,他登城指挥固守;在收复定海的战事中,他亲自下海向黑水党人徐保等黑水党首领传达,“斩黑鬼(印度附庸兵)一首级,赏银100两,斩白鬼(英军)一首级,赏银200两,生擒者加倍”。(后徐保等黑水党义勇不顾艰险夺回殉难总兵葛云飞、郑国鸿尸体,护送至宁波。英军占宁波后,又联络船民在城内和甬江上英勇机智狙击英军,斩擒甚多,迫使英军撤离该城。当然此是另话)。

  鸦片战争时期,1841年9月26日至10月1日英军攻打定海,主持定海政务的石浦同知舒恭受与葛云飞等三总兵,率领军民奋勇抗击英军,展开了激烈的第二次定海保卫战,舒恭受见势不可为,遂赶往西城,速至粮台将剩余银9000两交候补同知黄维浩及典史邓钓等急运出城,复怀印重上北城。见敌众逼近,即将印信交堂弟舒恭烈,挥令速去,己从容不迫,置身度外,视死如归,当御敌众,猝然被火箭所冲坠城折足,当时朝廷以为他己与葛云飞等三总兵同死节,而加恩赐恤。

  其实他在昏厥后幸被乡民救护复苏,生还后他担心犯有欺君之罪欲自杀,被旁人劝阻未成。史料载:“石浦同知舒恭受在官兵与英军接仗之时,该员上城力守六昼夜,接济兵粮并无贻误。嗣缘城陷情急,服毒殉难,经乡勇等抬赴岱山,解救得苏”。

  浙江巡抚刘韵珂奏:“已革石浦同知舒恭受、前署定海知县。当县城失守之际。实已捐躯。后因被救得苏。出于意外。委非捏饰。请格外加恩。”《清道光朝实录》 “乃国家之荩臣,节烈之义士也”, 又加恩晋级。因收复定海,舒恭受被奏署定海县事,军功赏戴花翎,以应升之缺升用署理宁波府知府。道光二十六年五月十二日,舒恭受受命回定海,协理同知王丕显处理收复定海善后事宜道光三十年(1850)二月初一日,终于浙江公寓,享年61岁,归葬新兴都(今高湖)中港。

  4 定海人张晋赶走末任直隶厅同知

  定海厅的末任同知是杨世瑚,他是被曾是朱葆三在上海开设的慎裕五金行伙计张晋带着光复军(也称民军)赶下台的。

  1904年(光绪三十年)11月20日,近代革命团体光复会正式成立于上海。由蔡元培、章炳麟、陶成章等发起,蔡元培任会长,宗旨是“光复汉族,还我山河,以身许国,功成身退”。张晋字絅伯,定海人,是上海光复会的骨干成员,他先后介绍定海同乡胡良箴、虞音加入光复会。宁波光复前夕,他受上海光复会总部派遣,参与宁波光复,后率军光复家乡定海。1911年11月5日(农历九月十五),宁波宣布光复,成立“宁波军政分府”,组成光复军(也称民军)。11月17日,宁波军政分府命范贤礽、张晋光复定海。11月8日上午,范贤礽、张晋同女子北伐敢死队青田人郑壁(负责外交事务),与光复会成员医师张竹君、医务人员莫绍兰、王伟霞等380余人在镇海集结。下午3点40分,张晋带领的光复军到达衜头,定海各界人士倍极欢迎。“光复军经过之处,居民争先涌后,遮道相观。”(上海《东方杂志》 1911年总第十七期)。光复军进入定海城后,即到旧厅署,遂命警务公所张贴安民告示,“城厢居民、铺户互相知照,照常安居乐业,毋相惊扰。”晚7时,士绅商界代表200余人,齐集定海厅署会议厅内,召开新军政分府定海支部成立会,改原厅署为定海县,同时宣布原定海厅同知杨世瑚解职(光复军到达衜头时,杨世瑚闻风已带着家人逃出定海),满清官吏推翻后,由新政接任。会上公推乐骏等8人为定海军政支部各部成员继治社会,经各界代表决议,定海军政支部于11日(农历九月二十一日)成立。公推陆军总长乐骏、水军总长刘继泉、参谋股长许锡钧、民政股长丁中立、财政股长吴修章、执法股长苏开勋、交通股长方乐俊,总务股长周安鋆。并改定海厅为定海县。第二天定海四城门楼上都插上了蓝、白、红、黄、黑五色十八星座图旗,以示光复共和。城街一些商铺门前都悬挂起白旗子庆贺光复。民政股长(军政支部民政长)丁中立后被执法股长苏开勋联络地方土绅揭发其为官劣迹,被迫挂官而去。军政分府成立之后,出发民团商团维持地方秩序,下令剪发辫,官吏、学生,士兵等限三日内剪去。但顽固之人抗不服从,不肯剪去,经民政部、执法部会衔出示:“凡不服命令不剪辫子者,剥夺其公权及诉讼权”。劝导民众服从命令,城中居民不论男女大都剪去,乡下风气未开,一般老农都不敢进城。1912年9月,省府另派金国为定海县知事,董祝华为参事,地方稍为安定。民国成立,县成立县议会,由苏开勋为议长,军政支部的名义也就取消。

  在这里,还得提一下定海镇最后一位外海水师总兵冯英华,广东惠州府归善县甲子步冯村人,清宣统二至三年(1910-1911.11.5)在任,后来还成了光复革命党。1911年11月5日(辛亥九月十五日),宁波定政分府成立的通电到镇海。6日晨,由陆军张载阳标统率队,在镇海城厢内外游行,宣告镇海光复。7日,组成镇海军政支部。推举张载阳(陆军标统)为支部长,冯英华(驻防镇海统领水师)、刘继泉(统领炮台)为副支部长。延请定海人方壮猷任司法,专理民刑事件。11月6日驻镇海清军易旗易服,冯英华穿上了“新军” 军服,冯英华的水师总兵一职也就完成了历史使命。

  5 定海直隶厅的《定海厅志》

  《定海厅志》是时任厅知事史致训、武进陈重威、邑人黄以周等编纂的,此志历六载而后成,光绪十年(1884)《定海厅志》刊印,全书分30卷, 共六十余万言。卷首一,皇言纪,卷一至三为图,载地图38幅,卷四至七为天文、建置、职官、选举4表;卷八至十三为名宦、人物传,卷十四起为疆域、风俗、田赋、学校、军政、祀典、营建、艺文、物产、饥祥、杂志、大事等12志,最后为旧志、遗文2略。从疆域、营建、物产、田赋、军政、风俗、艺文、职官、人物等方面,全方位记载了古代舟山的自然特色和历史文化。

  黄以周(1828-1899),本名元同,后改以周,以元同为字,号儆季。浙江定海人。清代嘉道时期之经学家“明经公” 内阁中书黄式三(字薇香)四子。道光二十年(1840)英军侵占定海后,徙居镇海县海晏乡黄家桥,仿唐代韩愈作《五箴》。后回迁定海。同治九年(1870)中举,历任遂昌、海盐县训导,处州府学教授,特荐加为内阁中书。应江苏督学黄体芳的聘请,在江阴南菁书院任主讲长达十五年,又兼主讲宁波辨志精舍,教以博文约礼、实事求是,治学道高而不拘于汉宋门户之见,江南许多高材生都出自其门下。生平以明经传道为己任。少传父式三之学。初治《易》,著《十翼后录》。《清史稿》载:“宗源瀚建辨志精舍于宁波,请以周定其名义规制,而专课经学,著录弟子千余人。”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海山观察
   第04版:海潮 人文
   第05版:海潮 文艺
   第06版:公益广告
   第07版:国内外新闻
   第08版:国内外新闻
定海直隶厅说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