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晓梦
通讯员 周烨 文/摄
本报讯 8月18日中午,新疆阿克苏地区依干其镇中心小学的操场上,传来激昂的鼓点声。由20多名身着民族服饰的维吾尔族小朋友演奏的舟山锣鼓创新曲目《舟山锣鼓——远航多浪》正式亮相。
这是国家级非遗项目舟山锣鼓首次来到阿克苏地区。据了解,依干其镇中心小学由舟山对口援建,硬件设施设备良好。今年初,我市又援助了该校一批舟山锣鼓。在舟山市对口援疆工作组的沟通协调下,舟山锣鼓代表性非遗传承人高成文和来自市艺术剧院的两位指导老师虞燕、励笑晓为该校50名孩子教授舟山锣鼓。
“舟山锣鼓是舟山海洋文化的缩影,我们希望通过给阿克苏孩子上演奏课的方式,促进浙阿两地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高成文这样介绍自己此次“远行”的目的。老师们根据曲子的难易程度和孩子们的学习特点,动态调整教学节奏,将难度较大的片段进行拆分,一对一针对性教学。
尽管舟山锣鼓与新疆传统音乐风格差异大,但孩子们学习兴致却很高。“这些孩子才五、六年级,住得都比较远,步行大都要一个多小时,更远的甚至要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但他们每天都早早地来到学校,为了抓紧时间练习,有时候还放弃午休,这让我们很感动。”虞燕说,希望今后在新疆大型节庆活动时,这些孩子可以敲起舟山锣鼓。
经过十多天教学,孩子们打起鼓来有模有样。“第一次听到舟山锣鼓,感到很震撼、很有趣。”学生布麦尔耶木·阿布来提说,刚开始觉得很难,学会了觉得很有意思。
据了解,舟山市对口援疆工作组接下来将根据“组团式”文旅援疆三年行动计划要求,联合市级有关部门进一步发挥专家人才、海洋创新能力等资源优势,带动越剧、渔民画、海洋剪纸等非遗项目走进阿克苏的学校和文化场馆,持续擦亮“我爱浙疆”文旅援疆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