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客谈 周沫
二孩、三孩家庭分别补助5000元、12000元一次性育儿补贴。自今年4月普陀区出台《建立优化生育政策体系促进人口均衡发展若干措施》以来,首批63个家庭已收到这笔福利,共计33.6万元。与此同时,普陀还相继落地了二孩三孩托育补贴、每学年最高减免2000元保教费、给予三孩家庭20万元购房补贴等优惠政策,让多孩家庭受惠多多。激发社会生育意愿,需要做好增福利、减负担的“加减法”,普陀区显然已迈出了第一步。
在人口日趋老龄化的当下,实施积极的人口政策事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现实情况是,经济发展了、收入增加了,人们的生育意愿反而减退了。这看起来是个悖论,却也具有内在逻辑。首先,越是生活好越要“富养”“精养”孩子,方方面面的刚性支出难免令人望而生畏。其次,养育孩子还需要时间、精力的巨大投入,必然会与当代年轻人追求自我发展的需求相冲突。另外,随着社会保障的持续优化,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也在不断淡化。正因如此,全社会的生育意愿由从前的“越穷越生”逐渐演变成如今的“不敢多生”。
生儿育女不仅顺应人类社会繁衍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家庭幸福美满的必要构建。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有舔犊之情,更有儿孙绕膝的美好期盼,选择少生或不生多半出于利弊权衡之下的无奈,内心深处不乏纠结和彷徨。在这种情况下,有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加持,显然有利于舒缓生儿育女的社会焦虑,有效激发人们的生育意愿。
普陀区出台《建立优化生育政策体系促进人口均衡发展若干措施》,围绕“愿婚”“愿生”“多生”三方面建立12条配套支持措施,内容涵盖婚假、生育、养育、教育、就业等诸多方面,除了各种真金白银的补助,还向孕妇及三孩免费提供每年最高200万元的“母婴安康保险”,创新出台三孩任意选择公办学校入园就学政策,并提供免费公办课后以及寒暑假托管服务。精准到位的政策供给,有望消除多孩家庭的难点痛点,增进养儿育女的获得感幸福感。
在多孩福利多多益善的同时,做好重点领域的减法同样重要。比如,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明面上家庭支出并不多,但私下里课外辅导是普遍现象,大家都苦不堪言却又不得不“卷”,昂贵的教培费实在是寻常家庭的不堪承受之重,这也是导致“不敢多生”的重要原因。社会问题理应社会治理,政府、学校、家庭携手攻坚校外辅导顽症,切实为孩子减负、为家长解忧,不失为增进社会生育意愿的良方。
可以相信,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做好激发生育意愿的加减法,生儿育女终将不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