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慈善之光更暖更亮

  海客谈 简之

  市慈善总会阿福哥工作室成立5年了。11月15日至18日,阿福哥工作室开展了“‘福来福往 感恩同行’五周年特别慈善行”系列活动,回访慰问5年来救助帮扶过的其中140人。5年来,阿福哥工作室共收到求助和咨询1129起,筹集爱心款477.9万余元,救助过的因灾因病致贫特困人员、雏鹰助学对象、社区(村)残疾人和困境人员等,有的已渡过难关,开启了新的生活,有的缓解了生活压力,对未来多了信心和希望。去年,阿福哥工作室获评舟山市慈善楷模奖、第二届“长三角慈善”之星(据《舟山日报》11月19日报道)。阿福哥工作室给岛城增添了一束耀眼的慈善之光,也足以引发人们对慈善的多维度思考。

  既要“撒胡椒粉”又要“下及时雨”

  以往的慈善,常常给人“撒胡椒粉”的感觉,这儿捐助一点,那儿捐助一点,真遇上了急难之事往往也只能“意思意思”,多半帮不上大忙。这也不难理解,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难以对急需救命钱的困难病人应援尽援,慈善基金难免“叫得应、帮不上”的尴尬。而这样一来,慈善的影响力就会大打折扣,进而影响到人们的捐赠积极性,从而导致不冷不热的低位运行。

  阿福哥工作室成立以后,不断显示出慈善救助的巨大能量。前不久,阿福哥工作室联合舟山电视台“汪大姐来了”栏目,为安徽籍患病人员詹书民发起众筹,共筹得爱心款23万余元,帮助他重获健康顺利出院。为救助定海盐仓遭遇车祸的小姐妹,阿福哥工作室又通过“互联网+慈善”模式筹得善款49万余元。一场场救人急难的“及时雨”,刷新了人们对慈善的认知,也激发了公众参与慈善的热情。

  对生活艰难的困难人群给予常态关爱,需要恰到好处地“撒胡椒粉”;而救助遭遇天灾人祸的困境家庭,则要不遗余力地“下及时雨”。这样的慈善,才称得上平常日子有暖意、危难之时显身手。尤其在推进共同富裕的新时代,社会保障力度不断增强,慈善更应致力于下好“及时雨”,为弱势群体的旦夕祸福提供兜底保障。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次次爱心召唤都有热烈响应,一次次慷慨解囊都能后劲十足。阿福哥工作室的成功运行表明,爱心是伟大的,民力是无穷的。只要聚焦精准、运行科学,舟山这座爱心城市有足够的善意和能力,为陷入困境的弱者提供温暖的呵护。

  既要救助急难又要培植爱心

  阿福哥工作室致力于打造“融慈善”平台,整合慈善资源,联合相关职能部门、企业、个人和公益组织,积极构建“慈善救助共同体”,使慈善救助更加高效、精准,慈善公信力进一步提升。人们惊喜地发现,救助越有力,爱心越喷涌,良性循环正在形成。

  在对因病因灾致贫特困人员救助中,很多人有过这样的担心:面向社会募捐,力度如此之大、频次如此之高,是否会导致爱心资源枯竭?事实上,每一次公益捐助几乎都能完美收官,人们担心的情形并未发生。这似乎表明,对于乐善好施的爱心人士来说,行善并非负担。而做慈善恰如挖井,越是往深里挖,越会泉流涌动。

  公益慈善让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得以护佑,让一个个不幸的家庭得到帮扶,这是看得见的公德。与此同时,慷慨解囊的捐助者也获得了心理慰藉和心灵净化,这种成就感足以令人精神富有,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而更多人一次次被生动的慈善故事所感动,也会在下一次集体行动中不知不觉地从善如流。慈善之光更暖更亮的奥秘,应该就在于人心向善。

  从这个意义上说,阿福哥工作室成立5年的工作成效,除了募集大笔爱心捐款、救助一批困难对象,还在于培植了社会爱心,弘扬了慈善精神,源源不断地给社会注入了正能量。毫无疑问,“看不见的公德”不仅弥足珍贵,还具有蓬勃向上的张力和生生不息的后劲。显然,这已超越了狭义上的慈善,必将让整座城市更富凝聚力、更具精气神。

  既要“红头文件”又要融媒矩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将社会财富的第三次分配纳入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充分彰显了公益慈善的重要作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支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无疑需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大胆实践。

  长期以来,很多地方的慈善组织习惯于借助“红头文件”开展工作,这在一定范围内或许是有效的。但要面向全社会募集善款,“红头文件”明显鞭长莫及。如何广泛动员社会爱心,鼓励企业和公民积极参与慈善事业,不仅需要相应的制度设计,还应在动员方式上克服路径依赖,采取多元方式。

  打造融媒慈善宣传矩阵,不失为行之有效的动员方式。5年间,阿福哥工作室分别在《舟山日报》《舟山晚报》开设了慈善专栏,让公益慈善不断进入公众视野。还打造“互联网+慈善”公益众筹模式,使爱心募捐更有广度和力度。阿福哥工作室还陆续推出了“爱心点燃希望·雏鹰助学”“书循环 善循环”等品牌慈善项目,不断走出与社会融合的新路。

  公益慈善是“爱的呼唤”,理应有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多元化动员方式,让爱心更加自由充分地释放。“红头文件”在组织内部依然有效,但显然不是通用方式。激发全社会爱心,让慈善真正成为一种财富分配制度、一种现代生活方式,探索实践永远在路上。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舟山关注
   第04版:海山观察
   第05版:金融理财
   第06版:国内新闻
   第07版:国内国际
   第08版:广告
让慈善之光更暖更亮
竞绘
实现产业与就业双促进
“赞点”低处须加油
“快线”开通日 “黑车”消失时
中国体育彩票开奖信息
中国福利彩票开奖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