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语文作文总是备受大众关注的。昨天上午,作文题刚一公布,就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引发了热议。
今年浙江高考作文题如下: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看到题目后,记者也采访了我市某高中语文教研组组长。
“今年是浙江省使用全国新高考Ⅰ卷的第一年,本次的作文没有选择近几年热门的二元、三元思辨类作文,而是选择了‘好故事’引语式作文题,以一种平稳平和的方式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水平,有助于考生以积极平和的心态正常发挥。”这位老师说,不过,作文命题缺少了原来浙江省作为文化大省特有的内涵底蕴,未将人文意蕴与社会生活思考相结合。
本次作文试题的命制体现了教考衔接,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喜看稻菽千重浪》《“探界者”钟杨》等篇目都是“好故事”的具体体现,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作文材料的内涵,试题的命制也体现了在考教衔接中以考促教。
整体来看,本次作文材料内容较简洁,不像2022年浙江卷复杂,需要对材料三个成长事例进行解读和并完成“材料对你未来发展有什么启示”的任务驱动。
本次材料的核心是围绕“好故事是有力量的”进行联想和思考。第一段为学生提供了两个写作抓手,一是围绕“好故事”的作用,可以实现智慧启迪、精神滋养、文化浸润,将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自然融入试题之中,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思考“好故事”中个人在集体、社会、国家、世界发展中的责任和使命。学生可以围绕材料提示进行书写,也可以从材料入手另有思考,其中的逻辑关系可以是并列式,也可以是递进式,但在写作过程中要有思辨意识,要言之有理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