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破解“卖难”还须线上线下火力全开

  □劳仁

  质优价廉的翠冠梨依然遭遇“卖难”,是当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市场现象。

  这几天,定海白泉柯梅村的果农们抢收了上万公斤翠冠梨,却遇到了销售难题。幸好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市新闻传媒中心联合市慈善总会推出的“小岛你好·四季行”融媒体公益行动更是在“竞舟”直播间、“舟农先锋”直播间开启直播吆喝,仅8月4日一上午就销售上千公斤(《舟山晚报》8月5日报道)。爱心销售让柯梅村的果农们转忧为喜,但在台风前遭遇“卖难”的恐怕并非独此一家,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还得继续疏通。

  这些年,大家吃过的各种“爱心果”实在不少。随着交通日趋便捷、物流日益发达,“果农种什么、市民吃什么”的水果消费本地化现象早已被解构。外地水果长驱直入,本地水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免“卖难”。

  市场不相信眼泪。品质不佳的本地水果惨遭市场淘汰,爱心销售显然爱莫能助。事实上,柯梅村的翠冠梨味道鲜美,让众多爱心人士“口留余香”,这也是爱心直播一呼百应的底气所在。“阿鲁虾姑姐”是一位抖音网红达人,在新城有自己的商铺。她坦言,爱心助农也得先尝一尝,看看产品好不好。发现这翠冠梨口感确实好,很甜,冰过更好吃,她才一下子买了50箱。

  质优价廉的翠冠梨依然遭遇“卖难”,是当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市场现象。这次爱心销售,让果农们看到了直播吆喝的惊人威力。相关方面理当趁热打铁做好授人以渔的后半篇文章,帮助更多的种植户搭建网上平台、培养直播能手。这样,越来越多的种植户“自带流量”,“卖难”也就有望云端化解。

  线下销售渠道同样重要。如今,城市街头的水果店越开越多,按理说,诸多水果超市完全可以“吃”下地产水果。但常见的情形却是,每逢水果上市季节,一家家果农辛辛苦苦在临时摊位上卖,而众多店里还是大量引进的外地水果。销售渠道不畅,无疑也是“卖难”的原因。

  因此,基层组织与其总在水果滞销时开拓“爱心销路”,不如把功夫下在帮农户做强供给侧上,通过合作经营化零为整、打响品牌,与水果经销商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可以相信,只要品质优良,具有保鲜度高、运输成本低等诸多优势的本地水果,定能摆上大大小小水果店的货架。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城事
   第04版:融媒
   第05版:健康
   第06版:关注
   第08版:财经
   第09版:时评
   第10版:特别报道
   第11版:新闻时空
   第12版:广告
“平安金鼎”离不开一次次平凡的托举
破解“卖难”还须线上线下火力全开
关注“一老一小”写好社区服务大文章
优化公路标识,创造良好出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