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姚舜妤 文/摄
市民严女士是一个饮料爱好者,夏季,她的冰箱冷藏间总会储存一些爱喝的水饮。近来,她在选择水饮上有了一个新的喜好——偏爱小容量。在购买水饮时,她也总会习惯性问边上的营业员:“这款饮料有没有小瓶的?”
小包装食品因其便携、量小等特点,受到了不少年轻人的青睐。也有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推出同款食品的迷你版,如小包装混合坚果、小瓶纯茶、小包即食燕麦等。尽管不少小包装食品按克重计算,单价会高于同款的大包装,但年轻消费者们依旧表示,比起实惠,自己更加在乎能一次性食用完毕,包装大小便于携带和尝鲜,还有年轻人通过选择小包装来控制热量摄入……
便携度高、降低试错成本
“一人户”青睐小包装
严女士是一名普通上班族,她选择小容量水饮的一大理由就是它们的便携度高。“平时上班,我习惯背一个斜挎包,大瓶的水放到包里就没有空间放别的东西,小瓶的刚刚好。”严女士表示,按自己的习惯,就算买了大瓶的饮料,最后也总要舍去一部分,没法喝完。而小瓶饮料既便携,又能减少浪费。“并且它们的高度和冰箱隔间完美适配,看上去赏心悦目。”
29岁的程璐目前一人居住,小包装的食品更适配她的日常食量。“从前和爸妈住在一起的时候,不会考虑到包装大小的问题,因为一样东西你吃不完放着,会有别人帮你‘消灭’掉。但是独居之后就失去了日常分享食物的对象,小包装能避免浪费,也能避免吃不完的食物因为储存不当产生安全隐患。”程璐表示,除了在食物、饮料上偏爱小包装,独居后,家里很多家电也被她换成了小容量。“空气炸锅、电饭煲、炖锅,我都换成了一次只能煮1~2人份的,也是为了避免对量把控不准产生浪费。”
23岁的小郭则表示,自己是个比较“挑嘴”的人。“我很爱尝鲜,喜欢的品牌出了新品,我总会试一下,但是踩雷的几率也很高。”而小容量包装的存在很好地解决了她“选得多但吃得少”的问题。“除了小容量,买饼干、巧克力一类的食品,我还会注意看里面有没有独立包装,有独立包装的更适合分享,如果买到了不喜欢的口味,让朋友们、同事们共同分担更加方便。”
比起实惠
年轻人购物更重视“控量”
目前市场上推出小包装食品的商家越来越多,如常规容量为500毫升的茶饮推出335毫升的“迷你瓶”;汽水品牌针对瓶装和罐装都推出了小容量包装,供有不同需求的消费者自由选择;某即食燕麦品牌也推出了100g的小包装,和500g包装的放在一处颇像“亲子装”。
相对大容量包装,购买小包装食品的即时花费更低,但仔细计算就会发现,大部分小包装食品的价格换算下来比大包装更高。
记者在本地超市找了几款有小包装的食品、饮料。某款纯茶饮料15瓶箱装,500毫升规格的单瓶价格是4.26元,而335毫升规格的单瓶价格是3.42元,但按毫升计算,小瓶茶每毫升比大瓶贵了0.0017元,按这个价格换成大瓶每瓶则需5.1元。
某款即食坚果麦片,500g装的零售价为59.9元,100g装的零售价为15.8元,小包装每克比大包装贵了0.04元,按这个价格换成大包装,每包则需79元。
尽管大包装价格上更实惠,但年轻人普遍表示,自己依旧愿意为小包装买单。
“我觉得不用强求买得实惠,当下的体验感是更重要的。买了大包装吃不完也是浪费,不如买稍微贵一些的小包装。”25岁的小付表示,自己平时购物很少比价,只有在买贵价化妆品和洗衣液这类“一定用得完”的生活刚需品时会计算大小包装哪个更实惠。“我买小包装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控制热量摄入。”
小付说,对于零食和饮料,她总是买多少吃多少,秉着不能浪费的精神,时常会摄入超过自己所需的热量。“现在我会在买的那一步就选小包装,不给自己为了节约而多吃的余地。”
小包装的存在也降低了消费者计算食物量的难度,在人人追求健康的时代,计算卡路里摄入量越来越有必要。“我每天都会吃一些坚果。坚果因为油性大,每天有建议的摄入量,吃多了容易长胖。比如营养师建议每天摄入不超过30g坚果,但对于30g是多少我是没有概念的。”25岁的小邹表示,对她来说从一大包坚果中精确取到30g,没有量勺之类的工具难以做到,但每包净含量固定为25g的每日坚果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等于是商家帮我分装完了,方便了很多,也避免了大包装开开合合地让坚果受潮。”
要小也要精致
迷你经济也“看颜”
不过,小包装食品也并非近年才在市场上流行——散装,另一种形式的小包装,兼顾了实惠性和便携性,深受生活节俭的老年群体的喜爱。但在年轻群体眼中,这并不是他们想要的小包装,“小”而“美”才是更符合他们审美的包装设计。要方便、要尝鲜、要健康,也看颜值,当代年轻人对流行已久的迷你经济有了新要求。
“东西变小了会显得精致可爱,有时候我本来不是很想买某款饮料,一看它有迷你装,就忍不住‘剁手’了。比如之前有奶茶店出过限定迷你杯奶茶,我就激情下单了。”程璐坦言,自己不论在选择小包装食品还是迷你款电器的时候,颜值都是排位靠前的考虑因素。“如果一样商品很小,但同时也很丑,那我是不会动心的。”
26岁的吴韬则被小罐茶的设计“击中”。“都说人到一定年龄会觉醒‘中国基因’,我就是近两年突然爱上了喝茶。但我又不喜欢和我爸那样买个茶饼在那边掰或者买那种大铁罐的简装茶叶,那就太硬核了。”虽然开始接触中国茶,但吴韬依旧希望年轻人喝茶也能带点新潮感和精致感。“类似小罐茶的设计我是蛮喜欢的,一次就泡一罐,而且一盒有很多种茶叶,很适合我这种‘初学者’。包装设计也很现代,符合年轻人审美。”
在即溶茶饮领域,比起大容量的罐装和袋装,将咖啡、茶粉装入色彩缤纷的迷你塑料罐中,再赋予包装现代设计感,更能精确“狙击”年轻人的取向。“我现在在家里泡咖啡用的基本都是类似三顿半、永璞那些小罐的冻干或者浓缩咖啡胶囊,已经不记得上次用罐装的速溶咖啡是什么时候了。”市民小蒋表示,色彩缤纷、造型迷你精致的包装能提升他自制咖啡的体验感,“之后收集空罐子,把它们回收做成工艺品也很有趣味性。包装如果真的很有设计感,我很喜欢的话,那它带来的溢价我是能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