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能
胡大纯(1792~1841),字精一,号静轩。东阳前山胡宅人,这个家族历来人才辈出,习武之风久盛不衰,忠义之士历代不绝。受家境影响,胡大纯从小言志从武,闻鸡起舞,颇有功底,勤奋好学,熟读四书五经及兵书。他身材魁梧雄健臂力过人,能轻松举起两个50多公斤重的石锁。道光二年壬午(1822),胡大纯中武举,授武国云骑尉、衢州右营千总兼江山县汛事,后升任金华守备。
1840年,英国政府发动鸦片战争,悍然下达占领舟山群岛的命令。1840年4月,英国远征军4000余人按英国政府周密部署作战。
第一次定海之战发生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7月5日,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初期,英国远征军为攻打定海与清军发生的一场战役。这场战事最终以定海陷落英军获胜而告终,定海总兵张朝发、知县姚怀祥等先后殉职。1841年3月,定海镇总兵葛云飞、寿春镇总兵王锡朋、处州总兵郑国鸿率兵3000人进驻定海,英军退出。清军部队到达定海后,寿春镇总兵王锡朋出守晓峰岭,处州镇总兵郑国鸿守卫竹山门,定海镇总兵葛云飞率部踞守土城,胡大纯被任命为定海守备兼晓峰岭把总。总兵命令他在晓峰岭与英军登陆地交战。
1841年9月,以璞鼎查为首的英军远征军再犯定海,浙江形势告急。在定海第二次保卫战中,朝廷急调胡大纯随总兵郑国鸿率兵应战。胡大纯受命当夜率部急赴定海。路过东阳,他从村边经过,却无法与父母告别。到歌山村时,正好黎明,偶见邻村金高山人在东阳江边打鱼,胡大纯匆匆托此人给父母带个口信,说:“此次我赴定海参战,儿誓与英军决一死战,决不给祖宗及父母丢脸!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若儿战死,还请父母不要悲伤,唯一希望将我儿子抚养成人,嘱他以保家卫国为己任,强夷不灭,誓不罢休!”
9月26日,敌军大举来犯。据《天朝的崩溃》一书所述,英军从厦门出发时,留下了500人驻守,而全军四五千人北上。于是,胡大纯在部队精选300名敢死队员,埋伏在两山之间,其余部队设在第二条防线包抄。胡大纯率军与英军奋战六天六夜,令英军无法登岛。10月1日,英兵四五千人大举进犯定海,兵分三路。王锡朋、郑国鸿、葛云飞力战而死。国防要塞定海又一次沦陷于英国的船坚炮利之下。
胡大纯在定海晓峰岭战役组织敢死队与英军激战六天六夜,胡大纯手举大刀指挥战斗,英军子弹如雨点般飞来,敢死队员拼力截杀牺牲无数。他先被英军子弹击中左臂,仍忍痛高喊:“冲上前靠近洋鬼子,洋枪洋炮就没有用了!”敢死队员和其他战士高喊:“冲啊!”与英军展开了肉搏战。不料,胡大纯又被流弹击中腹部。他捂住伤口,挥舞钢刀,继续指挥敢死队员作战,在他英勇行动的鼓舞下,敢死队越战越勇,冲进敌阵与敌人厮杀。他连续砍死3名英兵后,因流血过多,体力不支。最后他抱住敌酋,从山头滚入海边,壮烈牺牲。一群英军冲上前来将其头颅砍下,扔入海中。胡大纯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悲壮的抗英战歌。而后,定海随之陷落。定海的老百姓自发在晓峰岭为战死将士收尸,并在海上找到了胡大纯的身体与头颅,将其运回东阳老家安葬。
《清史稿》卷494列传·忠义31载:“……翌年,敌再犯宁波定海则石浦,同知舒恭受,游击张玉衡,外委武英太同死难。都司李跃渊则随总兵郑国鸿战晓峰岭六昼夜,把总胡大纯、洪武琮,外委金钊同殁于阵。”定海第二次保卫战,不得不说这个在晓峰岭上血战六昼夜的定海把总胡大纯。东阳前山胡氏870周年赋有:“大纯守备,忠勇无畏;晓峰之岭,抗英殁殇;道光帝旨,昭忠之寺,永祀之享。”说的就是定海把总胡大纯。
定海一役,道光皇帝下旨世袭云骑尉者仅七人,对葛云飞,予骑都尉兼一云骑尉世职,谥壮节。赐两子文武举人,以简袭世职,官至甘肃阶州知州;以敦官守备。王锡朋,予骑都尉兼一云骑尉世职,谥刚节。子承泗、承瀚,并赐文举人,承泗袭世职,官山西温州知州;承瀚工部主事。郑国鸿,予骑都尉世职,追谥忠节。
子鼎声已殁,赐其孙锷、銛并为举人,锷袭骑都尉,七品小京官;銛袭云骑尉。姚怀祥子弟“恩予世袭绅民”,为“云骑尉三代”“恩骑尉世袭”。重祥,张氏,汉军正黄旗人。世袭一等轻车都尉,金华协副将。从葛云飞战定海受伤,复佐守金鸡岭,力战死之。处州营游击托云保,卞氏,亦汉军旗人,偕重祥同殒於阵,并予云骑尉世职。道光辛丑年(1841),道光皇帝连下五道圣旨,安顿胡大纯的父母,胡大纯入忠臣祠享祀。其子胡来邑升任金华候补守备,子孙世袭云骑尉。为纪念胡大纯抗击英军的爱国壮举,清政府后又颁旨在西宅村上宅自然村建“树德堂”,每年春节在堂内挂胡大纯戎装像祭祀,以昭大纯公忠贞爱国之德。胡大纯作为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以身殉国的清军将领,悲壮惨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