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九月台风一周一个组团来

台风扎堆生成很常见,今年秋季更突出

  9月16日,上海街头的行人撑伞顶风前行。

  今年9月以来台风真的没“闲”过。

  9月1日生成的11号台风“摩羯”接连四次登陆,是有气象记录以来登陆我国的最强秋台风,维持超强台风级别长达64小时,给华南南部带来大范围狂风暴雨,灾害影响重,大风持续时间和影响范围均超过2014年台风“威马逊”。

  就在“摩羯”停编两天后,9月10日,13号台风“贝碧嘉”又生成,成为1949年以来首个登陆上海的强台风,也是1949年以来登陆上海最强台风。登陆后还携风带雨横穿沪苏皖,并深入内陆,进入河南。

  紧接着,今年第14号台风“普拉桑”无缝衔接影响华东沿海。

  菲律宾附近的热带扰动已移入南海东部海面,移速减缓,强度逐渐加强,并于昨天发展为15号台风“苏力”。

  近期秋台风为何如此频繁?

  台风“无缝衔接”影响我国

  今年第13号台风“贝碧嘉”于16日7点30分前后以强台风级在上海浦东临港新城沿海登陆,给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带来狂风暴雨。

  17日凌晨,台风“贝碧嘉”移入安徽境内,18日减弱后的热带低压进入河南。

  受“贝碧嘉”影响,17日,江苏西北部、安徽北部和中部、河南东部、山东南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暴雨或大暴雨,安徽宿州和淮北、江苏徐州局地特大暴雨。

  18日,受“贝碧嘉”残余云系影响,河南、山东等地雨势较强。

  19日,今年第14号台风“普拉桑”无缝衔接影响华东沿海,并以较快移速“一路飞奔”靠近中国,华东沿海地区风雨再起。

  受“普拉桑”影响,浙江、安徽南部、江苏南部、上海等地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或大暴雨。

  中央气象台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首席预报员王海平表示,“普拉桑”移动速度是通常台风移速的两倍,“上海、浙江北部、江苏南部和安徽东南部等地部分地区可能重复受灾,需关注强风雨天气给上述地区带来的不利影响。”

  除了“贝碧嘉”和“普拉桑”,19日上午,南海热带低压已加强为今年第15号台风“苏力”。

  中国气象频道气象分析师信欣表示,15号台风“苏力”,目前预报从海南南侧海面掠过的概率更大。但依然不排除临近海南时,路径北翘,登陆海南。  

  受南海低压西移影响,17日夜间至18日,华南南部、南海北部等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海南岛、广东西南部等地有暴雨或大暴雨。

  一周一个,安排满满

  看看这些台风们的行程单,基本一周一个,一直到国庆节前一周,都安排得满满的。

  更糟心的是,这些台风个个不是省油灯。

  不仅有“摩羯”和“贝碧嘉”这两个破纪录的台风,“普拉桑”和“苏力”也都不是善茬儿。

  路径来看,14号台风“普拉桑”参考“贝碧嘉”路线,直奔华东。在“贝碧嘉”影响基本结束后,“普拉桑”就开始接力影响华东沿海,制造大片暴雨、大暴雨。

  15号台风“苏力”未来将向海南岛南部海面靠近,后期因为和冷空气结合,即便近海掠过,风雨影响不可小觑。要知道“摩羯”对海南的巨大影响至今仍未完全消除。

  无论是华东还是华南,刚经历过上一个台风的狂风暴雨,短时间内遭受新台风的再度冲击,都更容易加大致灾风险。

  尤其“普拉桑”和“苏力”影响期间,还要警惕台风可能与南下冷空气结合,制造更强降雨。

  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分析师信欣表示,本周后期,北方冷空气南下,台风“普拉桑”和“苏力”如登陆并深入,还可能结合冷空气导致明显降雨。

  中央气象台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首席预报员王海平表示,“普拉桑”的水汽输送可能导致“贝碧嘉”残余低压环流北方强降水出现增幅,多台风相互作用会导致“普拉桑”和15号台风“苏力”未来路径、强度及风雨分布预报均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在多个台风影响下,华北、华东、华南多地均出现多雨天气。中国气象局预报显示,北、东、南,“塞北阴雨连三日”。

  秋台风平均每年生成11.38个

  除了近期的三个台风,9月初的台风“摩羯”也给海南、广东等地带来严重风雨影响。近期台风为何密集影响我国?

  根据前期气候预测,2024年秋季,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预计共有8至10个台风生成,生成数量较常年同期偏少。

  中国气象局统计显示,截至今年9月上半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台风生成数量较常年同期处于偏少状态,进入秋季以来,仍处于台风数量偏少状态,但登陆台风强度偏强。

  中央气象台正研级高级工程师周冠博表示,在气象学上,一般将9月至11月形成的台风称为“秋台风”。

  与夏季台风相比,秋台风往往更强,因为夏末秋初时海洋表面温度达到最高,为台风提供了更多能量,此外,秋季冷空气活跃,台风与弱冷空气相遇也可能激发出更强的风和雨。

  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分析师胡啸表示,从气候背景上来看,9月之后,秋台风在我国登陆的数量相对较少,没有夏台风登陆那么频繁,但威力并不小。

  根据中国气象局统计,秋台风平均每年生成11.38个,其中2.26个登陆我国。1949年至2023年,在中秋假期登陆我国的台风中,以强热带风暴和强台风级别登陆的比例较高,总占比接近八成。

  对于近期秋台风较为密集出现,胡啸表示,台风的生成具有群发性和周期性,与热带辐合带的活动、跨赤道气流及副热带高压的强弱都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台风扎堆生成也很常见,群发性特征在今年秋季更是比较突出。

  此外,中央气象台高级工程师王皘表示,“摩羯”和“贝碧嘉”的影响强度均超过历史同期,这也是在气候变化背景之下的一种趋势。

  相关科学研究指出,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由于海温升高,低层水汽输入的增加,台风、强台风的比例是增高的。

  气象专家提醒,强台风级或超强台风级的台风会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社会损失,应加强防御,及时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台风预报和预警信息。

  公众在台风影响前要做好个人和家庭防护,检查门窗、电路、炉火以及窗外容易掉落的物品等。受台风影响时应尽量的避免外出活动,不要在玻璃门窗、临时工棚等附近逗留,不要在广告牌、路灯等高层建筑物下避雨。

  台风袭来时怎样防范?

  及时掌握预报预警。及时关注电视电台、官方微信公众号或短信平台发布的天气预报和极端天气预警信息。

  避免高空坠物伤人或财产损失。提前做好空调外机检查和加固,收回各种悬挂物品,并将阳台、窗外的花盆等物品移入室内。

  防范雨水倒流、堵塞泛水。关紧室内、走道窗户以及阳台、露台房门,封堵好空调安装预留孔以及保持自家阳台、露台地漏通畅。

  注意用电安全。如遇雷电时请及时关闭家中电器的电源,防止雷击对家电造成损坏。同时准备好应急照明工具,以防备临时突发断电所需。确保手机充满电,并携带充电宝,以便在停电时保持通信畅通。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理事、南京市应急管理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孟现勇介绍,如果被困室外,切记不要站在大树下或空旷地带,也不要在高处逗留,应迅速寻找低矮的混凝土建筑物避险。

  综合中新网、民生周刊、中国天气网等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九月台风一周一个组团来~~~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城事
   第03版:融媒
   第04版:关注
   第05版:深读
   第06版:关注
   第07版:天下
   第08版:广告
台风扎堆生成很常见,今年秋季更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