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妤 通讯员 唐再培
在秋风送爽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第36个“全国爱牙日”。今年的主题是“全生命周期守护,让健康从‘齿’开始”。这不仅强调了口腔健康对于个人整体健康的重要性,更倡导了一种贯穿生命始终的口腔保健理念。
为此,本报特别邀请了市口腔医院副院长、拥有25年从业经验的专家陈传胜,为我们深入解读全生命周期的科学护牙关键点,共同守护我们的“微笑之门”。
定期检查 早发现早治疗
“口腔疾病往往悄无声息地发生,等到有明显症状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市口腔医院副院长陈传胜在访谈中强调。
他建议,一般人群每年至少应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而对于儿童这一口腔疾病易发群体,更应提高警惕,每半年检查一次。
此外,孕期口腔疾病有可能导致胎儿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建议孕前进行一次全面口腔检查,尽早发现口腔问题,及时治疗龋病、拔除位置不正的智齿、进行一次洁治或必要的牙周系统治疗。这不仅是对自身健康的负责,更是对胎儿未来的保障。
“牙齿松动、脱落等,往往是从牙周炎开始的。”陈传胜提醒说。牙周炎作为一种慢性且不可逆的疾病,其危害不容小觑。
如果出现牙龈出血、牙龈肿痛、口腔异味、牙齿松动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治疗,以防止长期牙周疾病导致牙齿脱落。自我口腔清洁虽然能清除部分牙菌斑和软垢,但不能去除牙石,因此定期到医院进行洁牙非常重要,建议每年进行1~2次。
护牙爱牙 儿童期很关键
从婴儿期开始,家长就需承担起孩子口腔卫生的责任,用软纱布为孩子擦洗口腔,清洁第一颗牙齿;随着孩子一颗颗牙齿的长出,选用适合的清洁工具,并教会孩子正确的刷牙方法。0~3岁儿童的口腔护理由家长帮助完成。陈传胜特别推荐了“圆弧刷牙法”,适合3~6岁儿童学习使用,同时强调家长在此阶段仍需每日至少帮孩子刷牙一次,并监督孩子的刷牙过程。对于6岁以上的孩子,家长应继续监督和帮助,确保刷牙效果。
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是安全、有效的防龋措施。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晚上睡前刷牙更重要。牙齿之间的缝隙易滞留细菌和软垢,除刷牙外,还可以使用牙线或牙间隙刷清洁牙齿缝隙。
陈传胜提醒说,在儿童时期尤其要注意纠正口腔不良习惯,预防错牙合畸形。
儿童时期的口腔不良习惯,如吮指、咬下唇、咬铅笔头、吐舌、口呼吸等,若不及时纠正,可能导致上颌前突、牙弓狭窄、牙列拥挤等错牙合畸形。陈副院长呼吁家长关注孩子的口腔习惯,一旦发现不良行为,应及时引导纠正。严重的要及时到医院进行矫正治疗,“相比成年人,小孩青春期前治疗更快,效果更好。”
他还强调,儿童在乳恒牙替换过程中,可能出现短暂的牙齿排列不齐或间隙变宽,这类大多为正常现象。但如果替换完成后仍然存在问题,应及时就医咨询正畸治疗,确定合适的治疗时机和方案。
远离高糖 守护牙齿健康
“高糖食品、饮料及碳酸饮料是牙齿的‘隐形杀手’。”陈传胜提醒道。这些食物和饮料中的糖分易导致牙齿脱矿,从而引发龋病或酸蚀症。
他建议市民减少高糖食品、饮料的摄入,少喝碳酸饮料,进食后应及时漱口,晚上睡前刷牙后避免再进食。同时,完整水果中的糖由一层植物细胞壁包裹,消化过程更缓慢,所以食用新鲜完整的水果不易致龋。但水果制成果汁后其所含糖分成为游离糖,致龋性就会增加,因此,不建议将水果制作成果汁食用,如果饮食后也应及时漱口。
窝沟封闭和局部用氟,是预防龋病的两大法宝。窝沟封闭是预防窝沟龋的最有效方法,使用高分子材料把牙齿窝沟填平,使牙面变得光滑易清洁,细菌不易存留。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是预防龋病的有效措施,也可由专业人员实施牙齿涂氟,在牙面形成保护层,并促进被酸腐蚀的牙齿再矿化,预防龋病。
修复缺牙 重塑美丽笑容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更容易出现牙龈萎缩、牙根暴露等问题,进而引发根面龋。老年人可通过局部用氟来预防根面龋,一旦发现龋坏应及时治疗。同时,对于没有保留价值的残冠、残根,应及时拔除,以免引发全身感染。
老年人在拔牙、种牙前,应检查血糖、血常规、有无心血管疾病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后再进行治疗。
此外,牙齿缺失不仅影响咀嚼功能,引发对颌牙伸长、邻牙倾斜等情况,前牙缺失还可能导致发音不准、面部形态变化等问题。全口牙丧失后会导致咀嚼困难,面容苍老。
陈传胜说,无论失牙多少,除智齿外,都应视情及时进行恰当的修复。他提到了活动义齿、固定义齿、种植义齿等多种修复方式,并鼓励患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适合的修复方案。
市口腔医院副院长陈传胜详细介绍了全生命周期口腔保健的重要性。从儿童到老年,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呵护。让我们将口腔健康融入日常生活,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合理饮食,定期检查,拥有健康美丽的牙齿,享受高品质的生活。
本版图片由舟山市口腔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