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区区
春节,最辛苦的是嘴巴,最快乐的也是嘴巴。现在条件好了,平时吃得也不错,过年时的大鱼大肉就没那么诱人了。特别是吃了几顿以后,食欲明显下降。但既然是春节,嘴巴是不能让你闲着的,因此,每家每户准备好各种各样的零食,是春节必不可少的环节。
所谓零食,就是不能当主食、随时可以拿着吃的小东西。记得小时候孩子们的零食,主要有炒蚕豆、炒花生、炒葵花籽、炒南瓜籽、番薯干、番薯片、炒黄豆等,高级一点的还有糖果、饼干、冻米糖、芝麻糖、油枣之类。最常见的就是炒蚕豆,我们这里俗称“倭豆”,再穷的人家也拿得出来。每到年底,母亲先把锅里的沙子或盐炒热,再放入晒干的蚕豆,不停地翻炒,直到把青绿的蚕豆炒成咖啡色,再将蚕豆从锅里铲到晾筛上,再端起筛子来回筛除沙子或盐,然后就每人一铲分给等候已久的孩子们。我们边吃边玩,可以快乐一天了。
其他常吃的零食还有炒番薯干、番薯条和番薯片等。番薯干和番薯片的炒法,跟炒蚕豆相似,番薯条不用炒,是将蒸熟的番薯切成条,晒干后就可以吃了。番薯干的制作,是先将生番薯刨成粗的丝,晒干后再炒。刚炒熟的番薯干,有一股薯香,但比较干,容易吃饱。番薯片是将蒸熟的番薯掏成糊状,然后摊成饼,撒上一些芝麻晒干。晒干的番薯片也能吃,但味道不如炒过的好吃。炒过的番薯片,蹦脆,咬起来嘎嘎响,孩子们喜欢吃。当时我家住在镇上,番薯要去市场买,买回来的番薯大多蒸着吃或烧番薯泡饭,番薯片不能当饭吃,用它当零食有点奢侈。我们能吃上番薯片,大多是秀山的伯母过年前送来的。
其他如炒花生、炒瓜子过年时也常有,但不能就地取材,得花钱去购买。而对孩子们来说,吃花生、瓜子不如吃炒蚕豆、番薯干方便。而炒黄豆太硬,嚼在嘴里又干,味道也不咋地。至于糖果和糕点,家里主要用来祭灶、送年和招待客人的,孩子们难得吃上一两回。
现在的零食可谓琳琅满目,要什么有什么。炒货店里,花生、瓜子、爆米花、冻米糖、核桃、开心果、年糕片……应有尽有;街上还有专门的零食销售商店,一排排货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零食,数也数不过来,让人眼花缭乱。光是饼干类的,苏打饼干、猴头菇饼干、超薄饼干、奶油饼干等起码有几十种。现在对于看着就饱的饼干,家里可能稍微囤点,但很少拿它当零食。如今的零食,已不是过年过节才能吃上一回,想吃随时可上街采购。过去的年代,有零食吃已经不错了,没什么讲究。而现在则要挑挑拣拣,哪些吃多了会消化不良、哪些成分对健康不利、哪些吃了会发胖等禁忌多得很。比如,我喜欢吃大桃酥,松脆酥甜,但妻子说桃酥太油太甜,不能多吃,一天最多吃一个。还有那种里面塞满百果核仁的麻饼,嚼起来油滋滋,香甜可口,也是我的最爱,但热量高、糖分多,也被严格限制。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家里的零食,大多成了摆设。而家里的小孩,嘴巴也越来越挑剔,本来喜欢吃的东西,吃了几次就吃腻了。所以,每次采购零食,都要东找西找,尽量挑一些新款的、时尚的、新鲜的零食来吸引孩子的食欲。幸亏现在零食的品种多,而且经常会有一些新品推出,总能满足孩子们的需求。
如今年节来临,各家各户的茶几上、客厅里总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水果、零食。买零食也不用东奔西跑,一家店全可买齐,非常方便。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不管零食怎么变化,好像瓜子永远是年节的主角。葵花籽、咸瓜子、南瓜子,少不了这“老三样”。吃瓜子,可是咱国人的传统,瓜子之所以受百姓喜爱,我想大概是瓜子仁的味道嚼起来不错,男女老幼普遍喜欢;吃瓜子需要一番功夫,不容易一下子吃饱;吃瓜子可以边吃边聊,有利于活跃气氛,瓜子的作用谁也代替不了。其他如各色糖果、坚果、麻花、果冻、薯片、巧克力、牛肉干、果脯、奶酪棒、豆腐干等也是现在年节家里常备的零食,你喜欢吃什么,你完全可以自由选择。尽管现在大人小孩都不太提倡吃糖果了,但因其寓意吉利,甜甜蜜蜜,所以春节时家里还是要摆出来的。现在糖果的品种多了去了,硬糖、软糖、夹心的、酒心的、巧克力味的,应有尽有。为了吸引顾客,商家也是动足了脑筋。就拿上海的“大白兔”奶糖来说,以前好像就一种奶油味的,而现在品种竟这么多:原味、芥末味、榴莲味、奶油味、芒果味、桂花味……我家孙女收集了17种。
各种各样的零食,给过春节的人们带来了热闹的气氛,也给人们带来了快乐的口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