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干岛湿地发现世界珍稀鸟类遗鸥

我市已成众多鸟类迁徙重要驿站
3年来,每年观测到鸟类舟山市新记录10个以上

  □记者 陈斌娜 通讯员 王曈

  近日,自然爱好者黄鸣柳、张媛夫妇从宁波回舟山看望家人,途经小干岛湿地抓拍到一只“陌生鸟”。经浙江自然博物院有关专家确认,它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遗鸥。这一发现不仅为舟山鸟类名录增添新记录,更显示了我市的良好生态环境,证明舟山是鸟类栖息与迁徙的一个重要驿站。

  目前,我市生物多样性维持在较高水平,部分类群的物种数量在全省占有较大比重。其中,水鸟数量超过全省已知物种的50%。

  新发现,小干岛湿地有遗鸥“造访”

  黄鸣柳出生于舟山,在宁波某博物馆工作。夫妻俩时常抽空外出观鸟,抓拍一些“群鸟图”。

  “我们当时在小干岛湿地看到许多鸟,或飞行、或戏水、或觅食,就赶紧下车一通抢拍。”张媛就职于宁波某研究院,因工作关系与爱好,现场就辨认出许多燕鸥、黑尾鸥等常见水鸟,以及野鸭群。

  黄鸣柳在现场拍了数百张的“鸟图”,回家导出来后发现里面有一只“陌生鸟”。他咨询了当地多位鸟类专家,并联系了浙江野鸟会理事钱程,最终得到确认,这是一只亚成体遗鸥,为舟山市鸟类新记录。  

  这只出现在舟山的遗鸥,个体较小,头部呈白色,眼睛上下方各具有一个新月形的白斑,飞翔时翅膀的尖端呈黑色。  

  据张媛的鸟类学专业同事林峤涵分析,这只出现在舟山的遗鸥,应该是正从越冬地飞往夏季繁殖地的途中。“从羽毛特征看,它处于第一年冬羽的状态,说明它去年夏天才出生。从分布地推断,属于远东种群。遗鸥数量少,日常很少能见到,这次能发现还是挺幸运的。”

  易危级,遗鸥与大熊猫一样珍稀

  遗鸥是世界珍稀鸟类,是被人类所认知最晚的鸥类之一,故此得名“被遗忘的鸥”。据相关资料显示,在现有记录里,全球不超过5000巢,而且对栖息环境要求极高。

  “遗鸥与大熊猫一样,都是国家一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二者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评估等级均是易危(VU)等级,很珍贵。”钱程说。

  遗鸥在浙江是冬候鸟,迁徙路线覆盖了我国东部的大半个区域。头部呈白色是“冬羽”鸥,主要出现在南方。变“黑头”时,是“夏羽”鸥了,通常出现在北方。浙江是遗鸥的越冬区域,因此在浙江沿海一带曾偶有发现。

  因为遗鸥数量少、分布范围小,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和《野生动物迁徙的物种保护公约》(MSC)附录,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和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ICBP)列入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的受威胁鸟种。

  钱程表示,遗鸥数量少,其实它的生存状态相较大熊猫更“危急”。因为适合它栖息的滩涂越来越少了,制约了它的繁殖生存。这次现身的遗鸥,亦可视为生态环境质量的“指示物种”,也证明了舟山的生态环境好。

  “舟山自然条件优越、山海景观壮阔,特殊的地理位置、多样性的气候等条件孕育了不同的生物群落,生物物种资源丰富。”市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保护处相关负责人说。  

  好生态,多种鸟类现身刷新记录

  冬末春初,正是鸟类迁徙季节。舟山也进入了迁徙候鸟的入境时间。

  小干岛湿地是“鸟圈”界的知名观鸟点之一。这里不仅栖息的鸟类多,还时常有国家级和省重点保护鸟类现身。遗鸥发现当天,黄鸣柳、张媛夫妇还在那里同时拍到了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赤颈鸭、黑尾鸥、罗纹鸭、绿头鸭等,以及国家“三有”保护动物苍鹭、白骨顶、西伯利亚银鸥等鸟类。

  除小干岛湿地外,我市还有多个知名观鸟点。比如梁横围垦区,以及朱家尖、马目、白泉等地的水库、山林、农田。尤其是五峙山列岛、韭山列岛等,因其独特的海岛生态已成为鸟类研究的热点。

  众多观鸟爱好者在这些观鸟点里,拍到了省新和市新(在全省或全市范围内,第一次被记录到的鸟类),一项项新记录不断刷新我市物种资源库:

  在浙江野鸟会发布的2022—2024年的省鸟类重要记录中,在舟山被观测记录到的野生鸟类分别为243种、337种、325种。其中,2022年,新增“市新”野生鸟类记录12种;2023年新增“省新”野生鸟类记录4种,“市新”19种;2024年,新增“省新”记录1种,“市新”记录11种。

  环境好不好,鸟儿先知道。近年来,我市通过修复湿地,加强候鸟迁徙通道保护等措施,成为更多珍稀鸟类的稳定栖息地与迁徙中转站。

  从“神话之鸟”的种群复兴到遗鸥的首次现身,到舟山“做客”的鸟类越来越多,且“稀客”“贵客”频频到访,正说明舟山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延伸阅读

  近年来,我市首次记录到的部分珍稀鸟类

  2025年

  3月7日,市民曹先生在普陀区沈家门墩头一带捡到一只褐鲣鸟。这是舟山首次有该种鸟类的发现记录,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2月28日,我市观鸟爱好者林益看在定海区干石览附近码头发现渔鸥,并抓拍下来,属于浙江较为少见鸟种,为舟山鸟类新记录。

  2024年

  4月7日,我市观鸟爱好者卓毅帆在小干岛滩涂区域,拍摄到至少7只小青脚鹬。它被列入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4月24日,拍摄者梁嘉善通过卫星追踪在普陀区观测到勺嘴鹬,它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10月10日,观鸟爱好者周涛在定海拍摄到小白额雁,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

  2023年

  10月13日,舟山滨海鸟类调查团队在滨海湿地发现沙即鳥和流苏鹬。其中,沙即鳥在浙江尚属首次记录,流苏鹬在舟山属于首次记录。而且流苏鹬在中国非常珍稀,已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3月26日,我市观鸟爱好者在定海区白泉一处稻田,“偶遇”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彩鹮。这是舟山首次发现彩鹮的身影。

  2月,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姚晔在朱家尖发现一只我国罕见的太平洋潜鸟。这是我省首次记录发现该鸟类。

  2022年

  12月16日,观鸟爱好者林益看在梁横围垦区拍摄到3只青头潜鸭雄鸟和1只雌鸟。青头潜鸭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舟山是首笔影像记录。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我市已成众多鸟类迁徙重要驿站
3年来,每年观测到鸟类舟山市新记录10个以上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看点
   第03版:城事
   第04版:融媒
   第05版:互动区
   第06版:深读
   第07版:天下
   第08版:广告
小干岛湿地发现世界珍稀鸟类遗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