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逸麟 实习生 章哲涵
本报讯 瓢泼大雨倾泻而下,千艘渔船整装出发,昨天中午12时,我市今年首批2376艘渔船“解禁”开捕。据了解,此次“解禁”的首批伏休渔船主要包括拖虾、蟹笼、刺网、围网、敷网等作业渔船,销售市场0的相关水产品“禁售令”也将随之解除,鲜美的东海梭子蟹即将“爬”上市民的餐桌。
昨天上午,沈家门滨港路渔港码头的“海上的士”分外忙碌,舢板在渔港中往返穿梭,除了运送米、油、蔬菜等生活物资外,还有网具、缆绳、机油等生产资料。
“阿拉老公今天要去船上了,我6点就起来给他收拾行李,希望他能一帆风顺。”上午9时许,渔嫂陈旭芬骑着电动车来到码头,托相识的船夫把一包物资转交给已经在船上准备的丈夫。
上午11时,普陀朱家尖大桥的开捕拍摄“黄金机位”上已经聚集了大量拍摄者,长枪短炮齐刷刷对准了莲花洋洋面上停泊的渔船。
11时40分许,一场暴雨突降,让桥上的众人手忙脚乱。一片雨雾迷蒙中,一声悠扬的汽笛声响起,随后便是此起彼伏的烟花爆竹声,洋面上的渔船开始调正船头,从朱家尖大桥主通航孔通过,驶向外海。
倾盆暴雨声、密集的快门声、雨中绽放的烟花声、主播激昂的解说声,声声入耳,构成一幅别样的“开捕”图景,蔚为壮观。不少市民都在朋友圈转发了这场雨中开航的壮观景象,并配文“风调雨顺”。
今年渔船的生产安全也更有保障了。下紧转第2版▶ ▶上紧接第1版 记者从市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休渔期间,我市根据省统一部署,面向全市渔船大力推广“浙渔安”数字化应用系统。
该系统包括碰撞预警、重点渔船管控等4大功能,拥有1套贯穿全部场景的渔船(船员)码和渔船防碰撞全过程监管等6个主场景,配套推出船上AI巡检等24个子场景,可实现部门多跨全协同,形成监管合力,化解渔船安全监管治理难题。
从5月8日起禁售的带鱼、大黄鱼、小黄鱼、鲳鱼、鲐鱼、三疣梭子蟹、龙头鱼和虾蛄等8种水产品,禁渔期过后也将很快“爬上”市民的餐桌。舟山国际水产城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最快8月2日凌晨,就会有少量头茬梭子蟹到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