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逸麟 通讯员 冯珍
本报讯 “通车了,国庆节马上去体验!”近几日,朋友圈被普陀湾隧道即将通车的消息持续刷屏,这条隧道将于10月1日0时正式开通。昨天下午,记者在隧道工程建设方的带领下,体验了这条浙江首条公路海底盾构隧道。
下午4时,记者来到位于海洲路的普陀湾隧道东港出入口处,这里一派繁忙,施工人员正在布置绿化,打扫渣土。“隧道大体分为三段,分别用三种不同的工艺建造,等会进去就知道了。”项目现场负责人马政印说。
汽车驶入隧道,先是一段缓坡,隧道穹顶上是一片蓝色天空图案。“这一段是山岭隧道,采用的是传统的矿山法建设,简单来说就是爆破开挖,上面这座山是刺棚山。”马政印说。记者从车窗望去,隧道里有不少工作人员,有的在清理垃圾,有的在清洗墙壁。
行驶约2分钟后,经过一座黑色拱门,就进入了海底隧道。“海底隧道段全长785米,采用盾构法建设,隧道内宽8.75米,盾构直径为迄今全省最大。”马政印介绍说。
记者看到,隧道穹顶安装的一盏盏LED灯闪烁着白色的光,如漫天星辰(见图)。穹顶还铺设了一块LED点光屏,正播放着流星动画,场景如梦似幻。
没过一会儿,又驶过一小段山岭隧道,汽车就开到了鲁家峙。记者估算了一下,车辆通过隧道全程仅需5分钟左右。
据介绍,这座海底隧道总投资11.27亿元,线路全长2225米,按一级公路标准,兼顾城市道路需要进行设计,采用双向四车道,全程限速60公里/小时。
隧道通车的消息一出,不少鲁家峙居民在朋友圈欢呼:“上下班可以更快回到家吃上热饭了!”普陀区交通工程管理中心主任刘凯凯告诉记者:“同样开车从鲁家峙到普陀区行政中心,走隧道比走大桥起码快20分钟。”
记者还了解到,普陀湾隧道两端入口处均设有明显的指示牌,规定禁止行人和非机动车辆通行;相关公交线路将在隧道通车后即时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