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菲
本报讯 排练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文艺节目,下海岛开展文艺演出、为老服务……连日来,定海美之声演唱团团长曹杏娣和队员们,下海岛、进社区、渔农村,将精彩的文艺节目、暖心的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10月16日上午,我和队员们一起收看了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直播。报告中提到的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让大家深感振奋。”曹杏娣说。
“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对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这句话,曹杏娣深有感触。在她看来,公共文化服务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今年9月,‘海岛文e家’应用上线,市民只要在手机上点一点,就可以在全市文艺团队中,选自己爱看的进行‘点单’,非常方便。”在曹杏娣看来,这个应用不仅能让群众真正看到想看的文艺节目,也为文艺团队提供了更大的展示舞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也为我们下步开展文艺活动指明了方向。”曹杏娣说,近期团队将深入海岛、社区、渔农村等地,以“海岛文e家”应用为依托,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让更多好声音、正能量“飞入寻常百姓家”。
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了。这是普陀市民李哲盛最深刻的感受。“现在家门口的社区、博物馆、体育馆等经常会举办各种文体活动,各地都在积极打造特色文化名片。接受文化熏陶有了更多‘打开方式’。”李哲盛告诉记者,今年开学季期间,她为儿子在“海岛文e家”应用上,代领了普陀首批“文化保障卡”。在相关文化场所消费时,凭这张“文化保障卡”获得了不少优惠减免。“既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还能享受实实在在的好处!”她点赞道。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文化的内容,李哲盛已经学习了很多次。在她看来,文化发展要坚持为民服务,持续为群众提供健康向上、品质优良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大力推动文化创新,助力实现“精神共富”。
10月18日,记者联系市作协主席朱先马的时候,他正忙着三毛散文奖的评选工作。“我们文化工作者一直在关注党的二十大。报告里有很多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对我们触动很大。”朱先马说,报告里提到,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为文化工作者,要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我们而言,接下来还是要带头创作反映本地文化,弘扬主旋律、正能量的好作品,讲好舟山故事,传播舟山声音,为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以更高热情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朱先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