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者蹲点定海区干石览镇青龙村,感受“后进村”突围的新脉动——

一颗杨梅甜出岙 一条步道待客来

陈凤燕(左一)跟颜如青一边摘橘子一边聊家常

  编者按

  启航新征程,续写新篇章。

  当前,舟山正全面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全市上下对标对表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实施经济稳进提质攻坚行动,认真谋划新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举措,不断激发全市上下攻坚拼争、实干争先的强大力量,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舟山新篇章。

  连日来,舟山日报社记者奔赴岛城各地,深入基层,蹲点采访,讲述各地各部门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的务实举措和生动场景,展现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扎根基层一线、认真履职尽责的生动故事。即日起,本报推出“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实干争先看基层·蹲点报告”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记者 石艳虹 通讯员 葛琳璐/文

  记者 沈磊/摄

  与定海区干石览镇新建村一山之隔,青龙村同样守着绿水青山,但苦于没有取得实质性发展,一直是干石览镇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后进生”。

  党的二十大以来,青龙村通过组织村民大会、村干部座谈、村干部走村入户等形式,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凝聚发展共识。

  近日,记者来到青龙村蹲点采访,感受“后进生”青龙村的突围探索。

  “最甜杨梅”如何才能“养在深岙为人识”?

  11月23日下午,在青龙村村委办公室,村两委委员坐到一起,开了一场事关村庄未来发展的讨论会,主题是:如何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实现青龙村从“后进村”到“后劲村”的突围?

  “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明确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我们村也不能落下。”青龙村党总支书记陈凤燕首先开场。

  “我说句实话,根据我们村的实际情况,最有可能做好的就是我们的果木,这是我们的特色产业。”村党总支副书记鲍波海接话道。

  说到这儿,陈凤燕转身从书柜中拿出一块牌子给记者看。牌子正中七个大字:最甜的晚稻杨梅。下方写着一行小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4%”,落款是浙江农业吉尼斯委员会。陈凤燕解释,这是2009年村里拿到的浙江农业吉尼斯纪录。

  浙江农业吉尼斯纪录,现已更名为浙江农业之最纪录,由省农业农村厅牵头设立,这些年来一直致力于挖掘浙江农业农村领域纪录创建,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白泉的晚稻杨梅牌子打得响,我们村的晚稻杨梅品质一点不差。”陈凤燕言语中带着骄傲,转而又略带遗憾地说,“就是养在深岙人不知。”

  周边区域杨梅销售旺季,供不应求,还要从青龙村拿货,但村里的杨梅只能“贴牌销售”。

  青龙村位于干石览镇西部,南依青龙山张山岭,西翻长春岭与马岙接界,青山环绕,山清水秀。常住人口1000余人。晚稻杨梅是村里的特色果木之一,现有杨梅500余亩,都是粗壮的老树。把青龙晚稻杨梅品牌打响,是村民们共同的愿望。

  “现在是网络时代,品牌要打响,就要借助网络做好宣传。”村副主任余春娜发言。

  事实上,这些已在谋划中。

  青龙村通过“触网”扩大宣传,打造青龙晚稻杨梅品牌。目前,村里已对接了直播团队,计划从直播开始打造宣传杨梅等“山海共览”特色农产品品牌。

  在随后的走村入户宣讲二十大精神期间,陈凤燕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村民刘彩素。

  刘彩素家里种着30多棵老杨梅树。半夜采摘再挑到城区零售,老两口实在吃不消,只好“随缘”。平时,要靠两个女儿朋友圈帮忙推销一些,亲朋好友来摘一些,最终还要烂掉一些。

  “那好啊。”刘彩素笑开怀,“如果大家都知道我们杨梅好吃,客人自己上门来买来采摘,我们省力了,客人吃的又新鲜。”

  一山之隔,新建村的“美丽经济”能否延伸过来?

  在村北一片茂盛的橘林中,陈凤燕跟另外一名村干部弯腰钻进橘林,来到正在采摘橘子的村民颜如青身旁。

  “来来来,先吃橘子,蛮甜。”热情的颜如青递过来几只大橘子。“今年橘子大丰收嘛。”陈凤燕拨开树枝,与颜如青一起一边摘橘子,一边聊家常。

  柑橘是村里的另一特色产业,有贡川蜜橘和椪柑两类,产量较高,品质上佳,但就是销售难。

  “每天摘好,挑出地头,再载到镇上去卖,昨天总共卖了不到100块钱。”颜如青倒苦水。她家还种了一片椪柑,售卖同样很辛苦。

  “阿燕书记,阿拉能在家门口卖就好了。”颜如青满怀期待。

  “阿姨,阿拉想想办法,力争明年能在家门口卖柑橘!”陈凤燕说。

  2020年,陈凤燕当选青龙村党总支书记。当选伊始,通过市委组织部组织的师徒结对,陈凤燕成为新建村党总支书记余金红的徒弟。此后,余金红对这位徒弟倾力相助,在陈凤燕身心俱疲时给她加油打气,遇到难题时给她想办法,两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陈凤燕也总称余金红为师父。

  事实上,新建村和青龙村也很密切——二者只隔着一个山头。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美丽经济”,新建村现如今每年的游客量超过40万人次,村民人均收入达到4.2万元。

  隔山望着新建村,青龙村眼馋的同时,也在考虑:如何连通新建村,拓宽发展新道路?

  日常交流中,余金红也给陈凤燕点题:两村之间是不是可以打通一条通道?这与陈凤燕的想法不谋而合。“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要素流动,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那我们就先把路通起来,把村里的基础设施搞好一点,让游客流进来。”

  如今,这条通道的建设已提上日程。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新建村与青龙村之间将新建一条游步道贯通。游步道到青龙村脚下,一条崭新的水泥路已修建好。“去年就完成了,为今后连通新建村做好了准备。”

  水泥路旁边的山坡上,晚稻杨梅、白枇杷连片,从高矮来看,果实伸手可摘。等游步道通了,游客步行半小时,就可到达青龙村。

  沿着崭新的硬化村道下行,路边有一片空地。村里计划投资250余万元,在此建一处农业管理用房,目前建设方案已定,预计明年可建成投用。

  陈凤燕解释,青龙村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这处管理用房一方面可以通过房屋出租增加村集体收入,另一方面可建一处特色农产品销售点。今后,青龙的杨梅、柑橘、柚子、枇杷、稻米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可在此销售。

  村里谋划着,利用与新建村互通的模式,充分挖掘沿线优势资源,将游客吸引到青龙村来,将美丽乡村串点成线,打造青龙村景观带和产业带,满足游客休闲、摄影、采摘等方面的需求,同时推广、销售村里了的农副产品,增加农户的收入,实现青龙村的振兴。

  ■记者手记

  乡村振兴

  需借力更需韧劲

  “先进村”已开辟出发展通道,占据一定的优势资源,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那“后进村”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可以预见,乡村发展将迎来新一轮机遇期。每一个乡村都有机会,也有责任。在舟山,目前还有一些发展相对滞后的乡村,要实现共同富裕,“后进村”的突围显得更为迫切,任务更为艰巨繁重,也更需要“被看见”。所以记者首站蹲点选择来到青龙村。

  在青龙村蹲点期间,记者看到了陈凤燕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录,换届以来已完成的15项民生工程列得整整齐齐。陈凤燕说,基础设施搞得差不多了,村里的资金和精力要更多地往特色产业发展上用力。

  特色水果有,但如何打响品牌?如何引客上门?如何完成配送?对这个略微偏僻的村庄来说,每一个问题难度都不小,需要的是持久的迎难而上。

  在青龙村蹲点期间,记者看到了朴实的乡情,也感受到了村民对发展的殷殷期盼,更看到了村干部们借力发展、扎根基层、一件接着一件干的韧劲。昨天上午,青龙村传来消息,正与多家物流公司对接,青龙村水果网络销售配送问题或能迎刃而解。

  实干争先,不仅发展思路要接地气,更重要的是咬定既定目标,坚定信心决心,保持定力韧劲,对标加压奋进,不断破除瓶颈制约。记者期待,“后进村”的华丽蜕变。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记者蹲点定海区干石览镇青龙村,感受“后进村”突围的新脉动——~~~
~~~
~~~适合3~47月龄儿童,自费、自愿接种
~~~
星夜逆行八海里 机智压载降船位~~~
~~~
~~~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海山观察
   第04版:千岛共富委员行
   第05版:公告
   第06版:公益广告
   第07版:国内外新闻
   第08版:国内外新闻
一颗杨梅甜出岙 一条步道待客来
嵊泗入选省第二批低碳试点县
我市开打我国首个四价流脑结合疫苗
合力共筑诚信大厦
我市“恒帆3”轮救起12名遇险船员
导读
气象
报头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