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颖丹 通讯员 张旭儿
本报讯 “我原以为还要去普陀处理这个事,结果根本不用东奔西跑,而且很快就拿到了被拖欠的工钱。”得益于“法律援助市域内100%通办”机制,在舟务工人员朱先生近日顺利拿到了被拖欠的77200元劳动报酬。
去年,朱先生在普陀区打工时被拖欠7万余元劳动报酬,多次讨要无果。今年5月,正在新城打工的朱先生就近来到市法律援助中心请求维权。市法律援助中心根据“市域内100%通办”相关要求,迅速启动跨层级受理、审核,并立即指派律师提供法律援助。在市援助中心援助律师的努力下,朱先生顺利拿回了应得的劳动报酬。
据悉,法律援助市域内100%通办,是指困难群众申请的法律援助事项依法由我市内的法律援助机构受理的,当事人可选择向我市任一法律援助机构提交法律援助申请,由首次接受法律援助申请的法律援助机构实行接待、受理、审查、指派一体化通办,这项机制被列入今年浙江省民生实事项目。
市法律援助中心负责人表示,该项机制的全面推行,实现了群众申请法律援助由“最多跑一次”向“就近跑一次”转变,如同开启了法律援助维权的“快速通道”,让法律援助更加贴近群众。
据了解,目前全市各法律援助中心和乡镇(街道)法律援助站,均在窗口醒目位置详细展示了“法律援助市域内100%通办”具体内容,并加强窗口工作人员业务培训,确保精准判别市域通办案件,做到应收尽收。同时,对办结的市域通办案件进行科学评估,确保案件高质量办结。截至目前,我市已受理“市域内通办”案件33起,受援人满意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