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保障岛上旅游电量始终满格,守护游客和居民的生命安全……

东极共富之光背后,默默奉献的追光者

  □记者 张莉莉

  2022年,普陀区东极镇接待游客数达30.7万人次,收入3.5亿元,这是东极镇在去年交出的旅游成绩单。

  旅游,让东极频频出圈成为“网红岛”,也点亮了这里的共富之光,让更多人得以共享共富成果。而在这束光背后,是许许多多默默奉献的追光身影。他们是岛上供电站的工作人员,也是岛上中心卫生院的医护人员,更是每一个在岛上坚守岗位的普通人。

  不断扩容,保障岛上旅游电量始终满格

  王春银是东极供电站站长,也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东极人。2009年,他以东极供电站工作人员的身份重新回到了家乡。

  当时的东极,旅游业已经有了发展的势头,岛上陆续有了几家民宿。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岛上的电力供应十分紧张。整个岛就靠一家发电厂供电,一到晚上11点半就停电,等到第二天早上8点才能恢复供电。

  因为间歇性供电,2009年以前,岛上有冰箱的家庭还不多,民宿里面有空调的更是寥寥无几。由于半夜要停电,对电器损害比较大,有些老百姓只好在家里买台稳压器,保护电器。“电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那时候电费要一元多一度电。”王春银回忆。

  电力供应不足,勒住了正处萌芽期的东极旅游业发展的脚步。2009年,国网公司接管以后实现了并网,新机组投入运营,东极才终结了一到深夜就停电的历史,迎来了24小时供电以及同网同价。

  在那之后,岛上的电力设备稳步升级,电力供应一再扩容,为旅游发展提供充足的电力保障。

  “原先岛上的电力线路容量只有1000千瓦·时,现在已经扩容到了3600千瓦·时,今年还要继续扩容。”王春银说,现在东极镇每个岛上都配备了自备发电机组,即便铺设的海缆遇到因台风或者外力破坏而停电的情况,也能通过发电机组实现应急保障供电。

  旅游业蓬勃发展,用电需求不断增大,如今在东极,旅游业用电量已经占到了整体用电量的80%。东极供电站提前谋划,不断增容,在旺季期间增派人员去青浜岛和东福山岛驻守,让旅游始终保持“电量满格”。

  做好岛上的“电保姆”和“编外110”

  一到旅游旺季,东极就“活”了起来,游客一多,岛上的电力负荷就陡然增大,每到这种时候,人家度假过节,王春银和同事则是一起“过关”。

  有些小民宿没有申请扩容,用电量大了就容易烧坏电表。王春银和同事经常在晚上九十点接到抢修任务,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恢复供电。王春银和同事也因此有了“电保姆”之称。

  东极镇下辖东福山、青浜、黄兴等几个小岛,有些小岛居民不多,用电需求也不大,但即便只有一户人家停了电,供电站的工作人员也会第一时间坐船上岛进行抢修。有一次台风天,王春银接到消息,黄兴岛上有一户老人家里停了电。他和同事立即坐着小舢板上岛,等抢修结束,小舢板早已回庙子湖避风了,他们只能滞留在黄兴岛,等台风过境。

  岛上山多,运输不便,给电力施工及抢修带来了很大困难。2010年底,青浜岛上的变压器出现故障,由于岛上地形原因,变压器都安装在山顶,而备用设备在山下,普陀的应急抢修队伍又因停航无法上岛,王春银和同事们只能请几个岛上居民一起花了整整一天时间,把重达750公斤的变压器从山脚抬到山顶,等到晚上设备到位后,再组织抢修。

  王春银和同事也是岛上很多老人的“编外110”。有一次,有居民洗澡时煤气中毒,家里老人第一时间打电话到了供电站。工作人员立即赶到家里,并联系了派出所。“每家每户都有户号,他们大概在哪个区域,我们都是知道的,平时老人家中小电器坏了,手机不会操作了,也都习惯拿到我们这里来。”王春银说,供电站也成立了红船服务队,淡季的时候,每月上门提供助老服务3~4次。

  24小时做好岛上的“生命守护者”

  在东极奔赴共富的这条路上,同样也少不了岛上医护人员的身影。

  2017年,90后姑娘刘逸楠来到东极,成为东极镇中心卫生院的一名医生。目前,整个卫生院一共有15名驻岛医护人员。

  由于海岛交通不便,岛上的居民和游客一旦出现什么意外,第一时间只能来到卫生院求助。“各种各样的毛病都有,有下楼梯扭伤的,有洗澡时不小心摔倒的,还有突发脑梗等。”因此这里的医生都十分“全能”,不光要会看病,还能做B超、测心电图、验血,人人是可以身兼多职的“多面手”。

  “很多技能是上了岛以后慢慢学会的。”刘逸楠说,每年,卫生院还会派医生护士去进修学习,不断提升医疗救助能力。现在除了本身医疗条件限制外,卫生院已经能做到“小病不出岛”。

  岛上的门诊以游客为主,一到旅游旺季,小小的卫生院就会迎来许多意外受伤或者突发疾病的游客。为了应对突发病例,卫生院每晚都有2名医护人员值班。“但如果遇到一些危重病例,2个人肯定忙不过来,所有人都要到位。”刘逸楠说,三更半夜被叫醒是常有的事,因此在岛上,他们的手机几乎从不关机,也从不静音,一旦有什么情况,一个电话,住在卫生院隔壁宿舍的医护人员就能立马到位。

  “一般清明过后,游客就多了,我们也就忙起来了。”到了旺季,岛上满是游客,刘逸楠和同事却没有时间和游客一样看看岛上的风景,而是忙于工作。卫生院里有医生最久三四个月没有回过家。

  让岛上的老人有“医”靠

  东极镇户籍人口5000多人,但一过了旺季,岛上就只剩下一些常住于此的老年人,这些老年人也是卫生院重点关注的对象。

  卫生院的医生心里几乎都有一张清单,上面列着岛上老人的基本情况。哪些老人需要定期检查,哪些老人患有慢性病,他们都了然于心。平时,医生也会不定期走访岛上的老人,为他们量量血压,检查身体情况,开展健康保健教育。

  除了庙子湖岛以外,卫生院也要兼顾其他岛上的居民。“黄兴和青浜都有乡村老医生驻守。”刘逸楠说,东福山现在没有驻岛医生,只能由卫生院轮派医生过去。

  “最担心的就是遇到一些危重病例,我们卫生院没有救治能力。”刘逸楠说,遇到这种情况,岛上的医护人员一边实施力所能及的急救,一边联系渔政船或者直升飞机,紧急送患者到本岛医院。

  刚到东极时,容易晕船的刘逸楠还有些不太适应。有一次,护送病人坐船到本岛医院,她一边忍着晕船带来的生理反应,一边照顾病人。在东极的时间久了,她也渐渐和其他同事一样,练出了在船上也能自如照顾病人的本领。

  “我们这里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情况,有时候也会接到远洋外海的救助任务,光坐船过去就要四五个小时。”刘逸楠说,既然成为一名驻岛医生,那就要以白衣为甲,让岛上的居民在共富路上有“医”靠。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保障岛上旅游电量始终满格,守护游客和居民的生命安全……~~~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关注
   第03版:为您服务
   第04版:城事
   第05版:融媒
   第06版:就知道吃
   第07版:生活家·分享
   第08版:生活家·观察
   第09版:时评
   第10版:新闻时空
   第11版:信息·分类
   第12版:消防在线
东极共富之光背后,默默奉献的追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