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巧凤 通讯员 刘莎莉
普陀拥有得天独厚的深水良港和丰富的渔业资源优势,水产精深加工产业也是一大特色产业。目前,普陀区已初步形成水产加工产值超百亿的产业集群,水产精深加工率提升至60%以上,水产加工自动化设备普及率提升至65%以上。
这一些数据,是成绩单,背后也代表着市场监管、经信、商务等部门扶持企业、做大做强水产精深加工产业的决心。
创新试行
海鲜产业“一件事”改革
优化营商环境,这个词这几年不断被强调。市市场监管局普陀分局也先行先试,做优准入准营服务文章,创新试行海鲜产业注册登记全景集成“一件事”改革,结合海鲜产业发展蓝图,梳理形成海鲜产业登记全景集成清单,涵盖国民经济行业5个、经营范围23项、后置许可4项和多证合一备案2项。该局还编制了《海鲜产业全景集成“一件事”办事指南(流程图)》4套,涉及水产养殖、休闲渔业捕捞、海鲜食品销售、海鲜餐饮服务等行业。通过实施流程再造,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加快推动海鲜产业市场主体准入即准营。
普陀还打造了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集聚专业机构9家,免费提供包括标准、计量、认证、认可等在内的7大集成服务。
精准提供
六大科技创新服务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2019年至2021年,普陀建成了全省首个水产精深加工行业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集聚创新服务机构31家,精准提供包括检验检测、研发中试等在内的六大创新服务,为77家规上水产加工企业发放“检验检测券”、“技术研发券”近百张,普陀全区水产加工行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83%。
普陀还建成了全市首个海洋肽主题国际性协同创新中心和海洋肽中试研发基地,引导企业加强与高校的合作,通过关键技术攻关,将“一条鱼”的原料利用率提升至80%,2022年普陀全区海洋生物肽产业实现产值1.2亿元。
企业生产线
自动化技改给予奖励补贴
生产自动化,可大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此,普陀区经信局聚焦“自动化”方向,做实产业升级服务文章,近年来通过实施水产品精深加工全流程自动化改造提升行动,支持先行企业开展以金枪鱼、鱿鱼等远洋产品为主的生产线自动化技改,对先行企业最高给予实际投资40%的补助;鼓励规上水产加工企业向海洋生物肽产业进军,对生产企业给予新增专用设备投资额20%的补助。
目前,普陀区现有各类现代化加工生产线150余条,水产精深加工率提升至60%以上,水产加工自动化设备普及率提升至65%以上,2019年以来发放水产加工产业各项奖补资金超过3700万元。
依托“数字化”平台
做好产销协同服务
此外,普陀还依托“数字化”平台,在产销协同方面做好服务。搭建“普渔乐”渔业综合服务平台,为渔业全产业链提供油品供给、物料保供、供应链金融等服务;打造产销协同的“智慧水产市场”,目前完成渔船在线注册1281艘,汇集冷链物流车辆172辆;在国际水产城建成全市首个专业水产电商产业园区,入驻头部电商27家、入驻率100%,2022年实现线上交易额7.5亿。
优质水产品需要“走出去”。为此,经信、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通过搭建营销网络、借力电商平台,引导优质水产加工企业“稳外贸、扩内需”。相继指导融创食品、海士德食品等4家企业成功入围全省前三批内外贸一体化领跑者企业,组织海王水产食品、富丹旅游食品等3家企业参加“中国-中东欧”博览会浙江精品首场直播。下一步,普陀区相关职能部门将深化协同联动,持续完善水产精深加工产业全过程“服务链”,不断推动水产精深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照片由普陀市场监管分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