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失联43年,跨越1000多公里

这对昔日“师徒”终于又在舟山相见了

罗小林(中)与李芷江(左)、李芷海(右)举杯畅聊

  □记者 陈颖丹 通讯员 徐嘉伶 文/摄

  10月30日晚上7时许,罗小林坐在定海倚山海鲜馆里,桌上的菜盘叠了又叠,一大盘红艳艳的水煮肉片格外醒目。这是李芷江的弟弟李芷海特意为罗小林点的,他觉得湖南人好这口,还特意嘱咐厨师要多放辣椒。

  “我现在已经不怎么吃辣了,但是今天心里高兴,一定要吃两口。”今年65岁的罗小林看上去神采奕奕,他夹了几筷子肉片,又抿了一口白酒,操着一口湖南口音的“湘普”侃侃而谈,“今天是个好日子啊,我终于大海捞针一样把我师傅‘捞’到了,很圆满。”

  李芷江闻言呵呵一笑,对记者说:“我们其实从来没有正式拜师收徒,但他心里一直把我当成师傅,这么多年一直惦记着我,这趟还特意跑来寻我。我非常感动。”

  罗小林生于湘江之畔的湖南株洲,李芷江长在东海之滨的舟山定海,相隔1000多公里的两人是如何结为师徒的?这还得从1979年说起。

  师恩难忘

  1979年,罗小林从湖南到舟山北蝉当兵,3个月后又被分到了位于林家湾的工兵连。当时的李芷江是民兵施工队副队长,经常跟部队打交道,一来二去两人就熟识了。

  李芷江出生在湖南芷江,后才随家人迁居定海,因此他对眼前的这个“湖南兵”有天然的亲近感,再加上小伙子机灵又能干,就更添几分好感。有一回需要建造一个密闭门,李芷江找到工兵连连长,说身边需要一个帮手,并直接点名要了罗小林。

  “其实我心里知道的,师傅要我还有另一层原因。”坐在海鲜馆里的罗小林思绪被拉回当年,“我们工程兵很苦的,每天都在山洞、坑道里扛水泥、打砂浆,我师傅心善,看我又瘦又小的,想让我少吃点苦。”

  那一阵子,李芷江还教罗小林电焊,教他如何做事、处世。虽然没有正式拜师,但罗小林已在心里认下了这个好师傅。

  1980年,罗小林随部队进驻普陀山,正巧李芷江的弟弟李芷海在那里帮部队施工,李芷江又叮嘱弟弟关照一下罗小林。

  不久后,罗小林要复员回湖南了。李芷江特意送来了鱿鱼鲞、炸带鱼等,装了满满一旅行袋,罗小林则把部队发的崭新的棉大衣送给了师傅。

  “我当时没什么钱,买不起好东西,就想把自己最珍贵的东西留给师傅。”罗小林说,可惜的是,当时彼此都没有电话,也没留地址,因此一晃40多年过去了,两人再也没见过面。

  赴舟寻师

  回到家乡的罗小林,开始谈恋爱、结婚生子,也辗转换过不少工作,但对舟山的记忆始终清晰如昨。

  “从谈恋爱起,我就跟爱人说起,我在舟山当过兵,还有个很好很好的师傅,有机会一定带她去看看。”罗小林说,这话说了40多年,老婆都快不信了,“前几天她又说起来,我心里‘咯噔’一下,必须要来圆一下这个多年的心愿。”

  来舟山之前,罗小林其实心里也忐忑,此去经年,除了师傅的名字其他一无所知,这样找人无异于大海捞针。说来也巧,前段时间,一位江苏的老战友通过抖音找到了罗小林。“我们也失联了好久,根本没想到还能再见面。因此我就觉得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尽心尽力地去做了,既便没成功也不会后悔。”罗小林说。

  罗小林打定主意后,就带着妻子先坐高铁到上海,再到宁波乘大巴。10月29日,他终于再一次踏上了第二故乡——舟山。

  相隔43年,早已物是人非,但罗小林牢牢记着师傅李芷江当年骑自行车回家,要穿过定海县城,再经过一大片稻田,而且家附近还有所小学。

  凭着这些仅有的记忆,罗小林一边在手机地图上搜索,一边向路上一些五六十岁的“老定海”打听,最终得到了一点线索——或许就在海山小学附近。于是,夫妻俩在定海环城南路上找了家小旅馆,住下来后准备第二天继续寻找。

  “后来我想到,通过派出所或居委会找人可能会快些。”罗小林说,可惜问了几个派出所和社区,都打听不到“李芷江”,“我们当时都很疲惫,我就跟爱人说,可能真的没缘分了。”

  久别重逢

  抱着最后的希望,罗小林找到了定海西管庙社区,社区工作人员也表示,查无此人。不过,罗小林从工作人员口中获悉,他描述的那个地方可能不在定海城西,而是在城东。

  “他们就建议我到城东街道洞桥村问问。”罗小林说,10月30日,他匆匆吃完午饭,跟着手机导航找到了洞桥村村委会,“也是运气好,我一上楼就碰到了村主任刘秋年,我就把来龙去脉详细跟他说了,他一听就说‘李芷江,我认识’。”

  随后,刘秋年骑上电动车,把罗小林带到了李芷江的家。

  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师傅,罗小林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紧紧握住李芷江的手,“师傅,我是罗小林啊,您还记得吗?您的相貌真是一点没变,就是比以前胖了。”

  今年77岁的李芷江虽然耳聪目明,但一时间有些懵,不知道眼前人是谁。经过一番启发回忆,李芷江猛地想起了当年的这个“湖南兵”,“你变化太大了,以前又瘦又小的,现在完全像换了个人,我真的一点也没想到会是你啊。”

  阔别已久的师徒俩,尽情回忆着过往的点滴,畅聊了一下午还不过瘾,晚上又在家附近的海鲜馆摆了一桌,边吃边聊。

  罗小林说,自己这趟千里寻师太值得了,不仅找到了师傅,还跟师傅加上了微信,以后就可以常联系了,“我来之前已经买好了返程的机票,10月31日从宁波飞长沙。我就想着来舟山找两天,找不到我就回去了。我想过万一找不到师傅,或者师傅万一不在了……但今天这个结果非常圆满,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夜已深,酒正酣,人微醺,情谊浓。世间最美的相遇,大概就是久别重逢。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失联43年,跨越1000多公里~~~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关注
   第04版:融媒
   第05版:城事
   第06版:关注
   第08版:生活家·悦读
   第09版:特别报道
   第10版:新闻时空
   第11版:信息·分类
   第12版:广告
这对昔日“师徒”终于又在舟山相见了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