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工女孩的梦想

  □杨小琴

  最近,我在听爱尔兰作家托宾的《布鲁克林》,讲的是爱尔兰女孩爱丽丝,1950年去美国纽约打工追梦,最后在爱情和亲情面前抉择的故事。恰巧复旦大学梁永安教授也在视频号里力荐这本书,让人很有感触。

  女孩年轻漂亮,到了陌生的城市,她加入了打工队伍,白天营业员的工作繁重疲惫,夜里,周围的伙伴和同事们会花枝招展地去参加舞会和各种聚餐,试图吸引有身份地位的男人,通过婚姻改变自己的命运。  

  然而,爱丽丝不一样。她靠自己单枪匹马闯世界,在不公、充满迫害和诱惑的处境中,把自己活成了一支队伍。她懂得劳动立身、专业立命的道理,内心坚定从容,不服输。经过努力,她成为整个团队里唯一拿到会计证书的人。     

  出身卑微,精神高贵。经历过生活探索的人,面对有钱的、身份高贵的追求者,爱丽丝也一样,她高傲坚守着内心阵地,一直到遇到意大利后裔、蓝领工人托尼,并从这位普通劳动者身上体会到了可爱、纯粹和体贴入微。她知道,他们两个人才属于同一个世界。然而,爱情并不是一路顺遂。托尼喜欢足球,有一次对爱丽丝说,想生很多孩子组成一支足球队。这让爱丽丝犹豫了。有一次约会,爱丽丝故意跑到二楼,到阴影下让托尼看不到。托尼来到约定地点等不到人,他非常着急变得惶惶不安,爱丽丝看到这个情景,顿时升起心疼。也许,爱就是细节,就是一瞬间,几秒钟决定的。她跑下去,两人深情相拥,还有什么比相互疼惜更让人温暖。

  “真正的爱情属于两个人共同创造出来的、别人不能分享的东西,不是存量而是增量。更是发自内心的互相认同和奔赴,好的感情需要经济成熟度和丰富的精神内核。”梁永安老师这段话正和蒋勋的观点一致。蒋勋说,现代人就像一个贝壳,里面明明很柔软,但是它们都太难了,也不敢打开自己,生怕脆弱的一面被光灼烧。其实,精神默契、共同扶持和成全的爱,才是高级的感情。

  爱丽丝收到姐姐病逝的消息,回到自己的家乡。此时,她再次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一边是大都市的繁华,不断提升的工作机会,两人一起拼搏的爱情;另一边是故乡,母亲的召回。是奔向安稳舒适,还是走向自己的内心?爱丽丝最终还是选择遵从自己的内心。这本书展现的正是女性的成长和选择,讲述了漂泊与乡愁、挚爱与痛失、个人自由与责任。

  宗璞在《紫藤罗瀑布》里说过一句令我记忆犹新的话:“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唯有依靠自己,冲出一条光明大道,才是最棒的选择。

  抬起头,我看见了窗外那棵盛开着无数粉色花朵的夹竹桃,它曾经被调皮的儿子折断过枝桠,也曾遭受飓风、惊雷和暴雨的折磨,但是,无论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下,它都能顽强成长。即使成了两半,也会像蚯蚓一样,反而以双倍的热情坚强生存,正印证了沙爽的一句话,“原始生物本性往往是泼辣的,反衬出有些人类的矫情”。人是高级动物,在拥有思想的同时,却也增加了许多原始本能的底色。

  就像有的人活了一生,只不过是日日重复,不停追逐虚妄的物欲,他们几乎没有时间安静下来。兴许他们真正安静下来,也会孤独无聊。有多少人,一生也没有遇到过高级的精神之爱和灵魂的碰撞交付。   

  “终有一天,在某处,太阳缓缓升起,当太阳照拂在你身上的那一刻,你明白了这就是应该生活的地方。”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关注
   第04版:融媒
   第05版:城事
   第06版:关注
   第08版:生活家·悦读
   第09版:特别报道
   第10版:新闻时空
   第11版:信息·分类
   第12版:广告
余华虚构的侦探故事拿下“最佳影片”奖
打工女孩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