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虞仁珂 通讯员 徐健智
本报讯 感冒清胶囊4元/盒,牛黄解毒片3.6元/盒,复方丹参片4.8元/盒……近日,记者在里肯大药房西园店看到,不少市民在低价药柜前选购。“之前买降糖药得去医院开,如今在家门口的药店都能买到,价格便宜不说,还能得到药师的指导。”市民王女士连连称赞说。
低价药品有专柜
环顾店内,在非处方药、处方药、阴凉柜3个区域,分别设置了低价药品专柜,共有5元和20元以下低价药品118种,涵盖了呼吸道类、清热解毒类、助消化类、肠胃道类、高血压糖尿病类等,日常用药基本可以满足。“因为低价药柜药品确实便宜又省钱,顾客进店后,我们通常会根据他们的实际需求,推荐他们去低价药柜‘淘一淘’。”店长史女士说。
去年初,市市场监管局协同市卫健委、市医保局,在全市零售药店和基层医疗机构规范设置单价5元和20元以下的低价药柜。目前全市350家单体、连锁药店实现低价药柜全覆盖。
“C”位让给低价药柜
“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推动低价药柜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让市民有更好的购药体验。”市市场监管局药品监测评估与生产(流通)监督管理处负责人介绍,“两化”要求包含低价药品遴选与采购标准化,低价药柜设置与管理规范化,药品质量控制与监测标准化,人员培训与资质规范化。截至目前,我市低价药柜100%实现规范化标准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提高低价药柜知晓率、使用率,各家药店在市监部门引导下,纷纷把店里的“C”位划给了低价药柜,并制作了醒目的标识牌;由于药品有不同的存储要求,每家药店还在店内陈列了低价药展板,配上药品的图片,方便市民选购。
在芝林大药房新城店,“5元以下低价药品专柜”的标识牌就设在正对门口2米处,进店第一眼就可看到。百姓大药房定海人民路店在沿街玻璃墙上贴出了宣传海报,上面用特大号字体打出了“定海区低价药柜标杆店”字样,时刻向过往路人推荐“低价药柜”。
低价但不低质
低价药柜这么便宜,低价是不是质量“打折”或者临近保质期?针对市民的疑问,该负责人解释说,这些低价药品,都是从正规渠道进货,药品安全性和质量有保障,低价但是不会低质。至于低价的原因,一个是部分药品属国家集采品种,全国统一定价;另一个原因是部分经典老药包装简单且成本低,售价原本就低。
据介绍,低价药品大多数可以医保报销。为防止低价药柜形同虚设,或出现“低价不低”“低价无货”“低价质差”等情形,我市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和医保部门还通过定期联合巡查和动态监测,加强对低价药供应、质量管理和医保结算的督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