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邢学火
本报讯 “多谢杨书记,不仅帮我们申请了低保,牵头街坊邻居给我家捐款,还隔三岔五上门探望,真是我家的大救星!”家住普陀区沈家门街道华丰公寓9幢401的李女士感动地说。
李女士与丈夫刘先生共生育了一子一女,早些年夫妻俩在沈家门开了一家小小的餐饮店,一家四口过着幸福美满的小康生活。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儿子1岁半的时候,被查出患肾病综合征,多次住院治疗。2022年,丈夫刘先生确诊为恶性胶质母细胞瘤,并患有癫痫,无法正常工作,患病后只能在家休养。
屋漏偏逢连夜雨。今年年初,李女士的儿子再次查出患恶性脑肿瘤,随即进行开颅手术,已经进行了30次放疗,下一步还需要进行多次化疗。李女士的儿子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一直担任班干部。上个学期,由于要进行治疗,好学上进的他为了不耽误学业,只能一个人在家里学习。
“为了给父子俩治病,我根本没有时间去工作。”李女士说,这几年,她家不但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背负了不少外债。现在,李女士既要照顾丈夫与儿子两个病人,又要承担巨额的医疗费用,生活一度陷入困境。
就在李女士一家人一筹莫展时,沈家门街道小蒲湾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杨涵淇在网格走访中,了解到李女士一家的情况后,多措并举开展帮扶活动。一是帮助她家申请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为他儿子女儿申请了困境儿童补贴;二是社区党委牵头发动党员、左邻右舍群众、乡贤和社会各界捐款23420元,解决燃眉之急;三是协助申请慈善助医基金的救助名额,多渠道筹集李女士一家人的医疗费和生活费用。
众人拾柴火焰高,小蒲湾社区街坊邻居的爱心还在继续。有了爱心人士的雪中送炭,李女士一家定能渡过生活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