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导游资格证报考人数激增
这个职业适合哪些人?

  11月29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松花江畔,来自南方省市的旅行团在导游的带领下观赏封冻的松花江。

  今年7月,崔越(右二)带着游客去内蒙古乌兰布统旅游。

  曹辰佳(右二)带着游客游览四川乐山大佛景点。

  2024年全国导游资格考试、中高级导游等级考试已于11月下旬结束。今年,全国报考导游资格证(以下简称“资格证”)的人数约为31万,远超去年的20万。

  依据《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凡希望从事导游业务活动的人都必须按规定参加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每年举办1次,包括笔试和面试,笔试考察范围包括政策与法律法规、导游业务、全国和地方的导游基础知识;面试则主要考查考生的导游服务能力,通常包括景点讲解、导游规范、应变能力等方面的考核。笔试全国统一,面试由各省(区、市)文旅部门组织。考试合格的考生,将由文化和旅游部委托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核发“导游资格证书”。

  通过了资格考试,考生获得的是导游从业资格,之后还需要将资格证挂靠在旅行社或导游服务公司,才能领取具备上岗认可的“导游证”。

  中国旅行社协会导游专委会秘书长李健认为,资格证报考人数增加,意味着竞争更加激烈,在录取名额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更多的人竞争合格名额,必然导致过线难度加大。他强调,导游考试的标准不会因为报考人数增多而降低。

  从近几年的资格证报考趋势来看,跨行业、高学历(指本科及以上)和外语类考生人数的增加。李健认为,这可以丰富导游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同行业背景人员的加入,可以为导游的工作创新提供思路。但他同时表示,不同背景的新人涌入,也可能导致导游专业技能参差不齐,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教育任务更加艰巨。

  考证的31万人

  都想当导游吗

  李健分析,今年,中央首次以旅游发展为主题,召开全国旅游发展大会,全社会对旅游业的关注度显著提高,对导游工作的职业认同也同步提升。同时他认为,目前旅游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导游需求量持续增长,且导游工作灵活性强、自由度较高,间接促进了报考导游资格证的人数增加。

  河北唐山的大学生崔越参加了今年的导游资格证考试,不过他已有一年多的带旅游团经验。去年高中毕业后,他在招聘软件上看到本地一家公司招聘兼职导游,“一边旅游一边赚钱”的工作性质吸引了他。

  然而,去年他还没有导游资格证,带团需要公司开具证明信,他自嘲曾是“黑导”。该公司是对接旅行社和导游的“中介”,搜集游客资源,再分配给招聘来的导游或领队。崔越参加了10天的基础培训,包括与游客联系沟通的话术、如何分房等工作细节,就开始了第一次带团。

  一开始,崔越担当“全陪”领队,只负责在出发地集合游客,联系大巴车,护送游客安全到达目的地,给游客分配好房间,他就完成了任务。后来他则负责“地接”的工作,负责安顿游客,在景点指引、解说,在当地服务游客。而“全兼地”导游负责所有事情。

  18岁以前,除了北京和天津,崔越没去过别的地方。这一年来,他从“全陪”做到“全兼地”,足迹几乎遍布山东省每个旅游城市,在游客的自由活动时间,他可以自己去游玩。今年5月,崔越离开了那家兼职的公司。现在,他通过此前结识的导游朋友颜超,直接接到旅行社的订单,这样能省去中介公司的抽成,“不过,一般都是得有一定带团经验的人才能越过中介接单。”崔越说。

  有些人考了资格证但是从来没有带团经历,崔越告诉记者,旅行社更喜欢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人。他今年报考导游资格证,想真正“凭证上岗”。

  报考资格证的考生里,也有人不以从业为目的,部分网友表示,考取资格证可以免费游玩一些景区;有人则是单纯出于对旅游的兴趣。

  文旅热

  对导游提出新需求

  31万考生中,也有第二次参加考试的人。成都外国语学院的大三学生曹辰佳去年考取了英文导游证,今年,她报名加试了西班牙语导游。

  此前她从西班牙语转专业到英语专业,但今年在兼职接单时,她发现自己常常抢不上英语团的订单,她觉得,一方面是自己的客户资源不够多;另一方面是在她所处的环境中,不缺英语导游,但是小语种导游仍比较稀缺,于是她捡起了学过两年的西班牙语。

  已经拥有资格证的考生,加试只需要参加面试。曹辰佳在今年面试时,明显感觉考生多了很多,“他们的水平也蛮高的,我觉得比去年多了许多竞争压力”。

  曹辰佳喜欢游玩、喜欢外语、向往自由度高的工作,早在上高中时,她就开始了解国际导游的信息。四川本地一家培训机构在学校里招募学生,花费3000元报了名的学生,可以学习考试的理论知识,还能参与模拟导游的实践。

  曹辰佳将自己模拟导游实践的视频上传到社交平台,意外收获了第一批客户。一个中国人联系她带着4名新加坡游客来成都一日游。因为是个人接单,景点订票和路线规划都由曹辰佳安排。还没见过面的游客,直接把护照信息和门票费用发给她,这让她感到不能辜负游客的信任。

  她提前一天走了一遍自己制订好的路线,联系好司机,紧张地开始了第一次导游经历。由于文化差异,外宾团对景点的认识主要依赖于导游的介绍,导游帮助他们与当地人交流,了解地方文化。第一次带团结束,游客们都惊讶于曹辰佳竟然还不到20岁,极力夸赞她的导游能力。

  导游工作适合什么人

  曹辰佳认为,导游工作适合喜欢与人交流的人。“学校的学习有时让我觉得压抑,而在社会上闯荡时,我每天都特别快乐。”带团时,曹辰佳会带着文化交流的责任感,她也很享受与不同游客的交流过程。她计划本科毕业就工作,“先从导游开始干,然后慢慢学习旅游策划等”。

  崔越建议大学生做兼职导游。他在节假日接单带团,除了获得酬劳,在工作中需要应对各个年龄段的游客,他感觉这极大地锻炼了自己为人处世的能力。

  崔越称自己从小到大的脾气都比较温和,没有跟谁“急赤白脸”过,有游客因为分到“414”房间感到晦气、不满,打电话辱骂他,还动了手,他仍能忍耐并继续做好服务。

  在导游工作中,除了服务好游客,崔越也注重与他的工作伙伴——司机师傅搞好关系。他解释,短途旅行中,大巴司机非常关键,大巴旅行团常常早出晚归,崔越都会记得给司机带早饭,吃饭也惦记着对方,还从自己的收入里给司机发个小红包。

  去年,与崔越同时应聘中介公司的有30多人,然而大多数人没有坚持下来。崔越认为,那些离开的人背负着养家糊口的压力,如果没有团可带,就没有底薪的保障,“我没有任何压力,所以我能待下去”。

  据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数据,我国2023年约有65万持证导游,截至2023年年底,与旅行社签订劳动合同的导游人数为107040人,仅占16.47%。

  结合新的文旅趋势,李健分析,随着文旅融合的不断深入,导游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旅游市场的细分要求导游拥有更多的跨界知识,比如自然地理、民俗生态等。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导游能够借助大数据、互联网、新媒体、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导游服务技能,从而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据《中国青年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城事
   第03版:融媒
   第04版:阳光热线
   第05版:新区教育周刊
   第06版:杏坛随笔
   第07版:新闻速递
   第08版:你写我评
   第09版:小记者文苑
   第10版:小记者文苑
   第11版:小记者文苑
   第12版:书画世界
   第13版:关注
   第14版:深读
   第15版:天下
   第16版:广告
导游资格证报考人数激增 这个职业适合哪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