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鸟类新记录 舟山好生态

  □姜焱

  据《舟山晚报》报道,近日,我市观鸟爱好者林益看在定海区干石览镇一处码头抓拍到渔鸥,成为舟山发现鸟类的一个新记录。

  据了解,渔鸥在我国主要繁殖于青海东部的青海湖和扎陵湖及内蒙古西部的乌梁素海等地。良禽择木而栖,繁殖于青海、内蒙古的渔鸥,居然出现于具有浓郁鱼腥味的舟山群岛,这是舟山生态环境日益优良的体现。

  这几年,根据调查发现,我市不断有新的动植物物种出现,这表明,随着海上花园城市的建设,我市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吸引更多的珍稀动植物安家落户,也凸显我市构建濒危物种保护网络在持续发挥作用。

  2013年,联合国大会第六十八届会议通过决议,将每年3月3日定为“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主要目的是提高公众对野生动植物保护的认识,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今年的主题为“加大物种保护投入力度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近些年,从五峙山鸟岛中华凤头燕鸥种群的不断扩大,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义乌小鲵的茁壮成长,离不开像王忠德这样的热心人士,也得益于《定海“山-海-城”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示范利用项目》这样的项目实施。

  舟山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本来就优越,在保护珍稀动植物方面更要走在前列。保护、呵护珍稀动植物有时虽不是硬性要求,但它们的出现、增多,是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体现,是宜居的体现、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体现,能丰富市民的生态体验,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生态示范体系。

  但愿有更多的市民关心关注身边珍稀动植物的出现、成长。相信我市在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扎实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完善野生动植物及重要栖息地和鸟类迁飞通道保护监测体系,强化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网络、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网络建设,全面提升野生动植物保护能力和水平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看点
   第03版:城事
   第04版:融媒
   第05版:互动区
   第06版:深读
   第07版:天下
   第08版:广告
打通群众就医“最后一公里”
鸟类新记录 舟山好生态
平凡岗位也能铸就不平凡
公务餐简化,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