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天立 文/摄
当我造访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湘西时,感觉是从味蕾上开始的。
或许可以这么理解,湘西的诗情画意是种味觉,精致的口感就是它的标志。就譬如我面前的这道“打鼓皮”,又称“打骨皮”,得用湘西土生的牛,剔下肋骨边的肉去做,一头健壮的牛也不过剔得十几公斤而已。大师傅用精妙的刀法将牛肉切成匀称的细条,焯水爆炒,生抽、老抽、黄酒沥过,便是一地香气四溢的世界。小红椒、小青椒、鲜花椒、野山椒,一股脑儿地撒下去,湘人的蛮霸就嗞嗞地山响了。这种辣,是鸡爪抓挠的那种,却又分明带着鲜爽——一条条牛肋骨肉,在萝卜干和小米椒的助力下,那骨髓里的鲜都沁出来了。热油淋过的汤汁又是极麻的,一勺下去要把舌头都酥下来了,却还让人停不下来。
“人间百味,辣属第一”,可那味道比辣更辣,我自造了一个词,称之为“火鲜”,火辣辣却又是极鲜的。这道菜对于我这“江浙人士”显然辣度超标,但在湘西却是司空见惯的。湘西东南西三面环山,北有洞庭湖,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里两百多天有雨,溽热潮湿。湘西人吃辣椒是为了去湿气、养脾胃,早在清初便有记载。像这里妹子汉子的性格——爽利,豪气,要把虚情和客套赶跑了似的。
岳母直叫好吃,翻了翻锅里的肉,却发现下面一层是炒萝卜,不免有些失望。我倒是笑了,之前听店家介绍说,他们做土家菜就是习惯上肉下菜的,是因为从前土家祖先生活贫困,为节省物料,就形成了用素菜垫底、荤菜覆面的饮食传统,这也是“土家十大碗”的基本样式。土家十大碗,起源于民间节庆办酒的十道菜式,凡遇到岁时节令、婚丧嫁娶、乔迁起屋、添丁进口,必会用自家的鸡鸭鱼肉,备好十口蓝边碗装盛,遂成固定餐仪的。菜式各地有所差异。而这“打鼓皮”,应该就是当地的“一大碗”了。
还有土家吊锅饭不得不提。吊锅是用天然精铁制成的,据说边加热边吃可析出铁元素,对健康极为有益。它融合了萝卜和腊肉,腊肉的醇香与萝卜的鲜嫩相得益彰,像相依相偎的一家子。服务生拌了又拌,米饭在其中仿佛享受搓澡,嗞嗞作响。这米饭的白、萝卜的黄、腊肉的黑,犹如织锦,可人又可口。土家人无腊不欢,腊肉口感比江浙的厚重,在辣油裹挟下更是奇香撩人,在味蕾上烙下深刻印记。我忽然想起身边小女吃不消这个,于是又加了个清淡的人参菜方才安顿好她。“真好吃,就是太辣了!”我对岳母说。她边吃边点头。一旁的岳父却皱着眉头。我们一家子来湘西不过短短两日,我那随行的岳父就直拉肚子,仿佛团着一股火,烧得肠胃都热辣辣麻酥酥的。“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中国的饮食文化差异竟有如此之大,这一点肠胃最有数。他下定决心说尝完这顿,说什么也让店家别再放辣了!
说完湘西的食,再说说湘西的饮。
我们是从张家界来到凤凰古城的。沱江辽远苍茫,犹如一条白练,极佳的水质酿就了湘西特有的酒文化。我们的探寻就是从米酒开始的。
夕阳余晖下,凤凰古城那一声声、一阵阵独特的鼓声,吸引着南来北往的客人——两面大鼓对街而置,在苗家妹子的敲击下表达着古城的热诚。那醇醇的酒香,若有若无间最是勾人。坐定点上菜吃了一会,忽然来了三个湘西苗家妹子,一袭蓝白民族服装,高耸闪亮的头饰,缀着银花银针,仿佛苗寨朵朵洁白透亮的祥云。她们唱着清亮的山歌,款款趋近,在岳母面前停下脚步。三人列成一排,端着的银碗呈阶梯状,形成一个铜壶滴水似的“漏刻”,这阵仗把我们一行惊了个大跳。“你们这是?”“这是我们的敬酒仪式呀。”姑娘们齐声说。这倒是稀奇。每桌有两位客人可以免费品尝苗家米酒,借以感受湘西民风。“在我们苗家做客呀,可是要过三道苗门,唱三回苗歌,喝三次苗家土酒才行呢!”领头的苗家妹子说。原来,在苗家,米酒文化盛行,迎客的酒碗只数可从几个上叠至十几个,谓之“高山流水”,非要客人喝完才是对苗家人的尊重呢。
岳母跃跃欲试,她平素能喝。“喝不下了,记得举手呀!”苗家妹子说。岳母自信地点头仰脸张嘴。领头的苗家妹子便将银碗对准了她的嘴巴斜倾,苗妹们开始百灵鸟似的唱起来:“哈拉妹子赛——来个妹子赛——”好个高山流水觅知音!那苗歌倒像是助力了酒劲似的,汩汩流下的酒液甫入岳母之口,她便表情狰狞,挤眉弄眼。喉咙咕噜咕噜,那酒水就直溜溜下去了。我刚掏出手机拍视频,她便举手“投降”了。一看视频时长,只坚持了八秒!围观食客都笑得前仰后合。我问岳母什么感觉,调侃她怎不悠着点喝,八秒多丢人呀!她说那酒是清甜爽口,就是那三叠碗的酒不停挹注喉咙,为了不使酒水满溢出来,就只得大口大口“灌”下肚了。只怪刚才菜吃太撑了,丢人嘞。身旁的妻子自然不服,以身试酒,也只撑了十六秒。“我来试试!”邻桌一位貌似“久经战阵”的壮汉喝道:你们也太弱了!那三位苗家妹子便迤逦走到他面前,照例三只叠碗阶梯状排毕,山歌唱起来,美酒流下去。那壮汉倒是有几把刷子,自带信号屏蔽器似的,你唱你的我喝我的,心无旁骛顾自海喝。一分钟过去,两分钟过去了!食客们拍手称绝。“阿哥,你喝了两斤多有的哦!”苗家妹子赞不绝口,笑意盈盈。壮汉拱手回礼,这场“妹子赛”宾主尽欢。苗家的酒醉人,礼更醉人;苗家的茶暖心,情更暖心。湘西的米酒,还有湘西的黄金茶、擂茶,无不让远远近近的访客感受到了湘西乡亲的热情好客。久久留存在我心间的,是和湘西山水一样的美好芳馨。
湘西之行寥寥数日,也算实地浅浅品读了先师沈从文。
我想,不论是凤凰古城的山温水软,还是张家界的峰奇石秀,一定不能没有湘西特色美食,以及深蕴其间的文化的加持。中国人讲究吃和饮,绝不敷衍。而湘西的魅力和神秘,一半怕是在美食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