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区政协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今年,市政协开展了“人民政协和全过程人民民主”论文征集活动,涌现了一批高质量的理论研究成果,为发挥人民政协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现将部分论文(摘要)刊登如下,以飨读者。
一、政协委员更好联系服务界别群众的理论探讨
1.深刻理解背景意义。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和专门协商机构,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也是发挥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政协委员更好联系服务界别群众,不仅可以积极打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而且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向基层扩展延伸。
2.准确把握任务要求。必须把握“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这一中心环节,通过广泛而真诚的协商求同存异、化异为同,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凝聚最大的共识。必须深入基层,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不断推进政协工作重心下移、委员力量下沉、协商触角下延。
3.认真践行的基本原则。不断深入基层,在融入群众中强化身份意识与责任担当,真正代表界别群众利益参与国是、积极履职。要提升建言献策能力,倾听群众声音,深入调查研究,促使群众广泛关注、社会影响较大的问题得到及时而准确地反映、协商与解决。要切实发挥“连心桥”作用,聚焦不同阶层的现实需要与利益诉求,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具体行动部署。
二、地方政协界别工作实践探索
1.确立“三项机制”。建立兼合式党组织全覆盖机制,以界别为纽带、以专委会为依托,成立委员“兼合式”党委,下设6个专委会党支部。建立界别活动联系指导机制、界别召集人制度、专委会联系界别、党政部门联系界别等制度,修订出台《关于重视和发挥界别作用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建立履职成果宣传推介机制,掌握界别动态。
2.聚焦“三大优势”。突出界别协商的功能优势、联系广泛的渠道优势、人才荟萃的专业优势,将界别协商融入“请你来协商”之中,引导和鼓励各界别委员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开展调研走访,组织委员开展法律服务、送医送药等各类“三服务”活动。
3.创新“三个载体”。以“人文定海·书香政协”品牌为抓手,连续4年举办“品读”系列专题培训班,受训委员480余人次,各界别受训覆盖率均达100%。依托个人工作室,探索委员工作室组团运作。加强各界别内部与界别之间的联系协作,开展各界别联合调研视察、团结联谊、结对互助等活动。
三、政协委员更好联系服务界别群众的对策建议
1.加强党的领导。探索设立政协功能型党支部,实行双重管理,推动党的组织对界别委员全覆盖。如定海区政协成立委员“兼合式”党委,并以中共界别为重点,充分发挥中共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关键引领作用。
2.优化界别设置。界别设置要积极适应社会矛盾的新变化与社会阶层的新需求,及时进行科学调整。地方政协可以通过自上而下的界别设置进行调整完善,也可指导下级政协合理设置新一届政协界别。
3.完善界别组成结构。通过合并、分拆、新设、增减界别和委员名额等方式,对界别组成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并优化委员推荐选拔机制,通过动议、投票、考察、谈话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扩大界别群众的参与权与话语权,从而真正选出代表界别群众意愿的政协委员。
4.加强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把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建立健全联络沟通机制,每个界别推举一至两名有群众基础、有工作热情、有协商能力的委员作为界别活动的召集人;建立健全保障支撑机制,政协党组会议、主席会议要紧密结合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对界别工作及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进行专门部署和政策保障;建立健全引导激励机制,把重点放在深入基层与联系群众上面。
5.创新平台载体。拓宽界别活动平台,搭建界别协商平台。建好委员工作室,倾听群众呼声和诉求,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延伸数字化载体。通过微信等“线上”模式联系服务界别群众,打破时空限制,拓展联系层面。
6.优化方式方法。运用政协现有履职形式与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并重,建立界别群众交流座谈、界别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界别群众意见分析机制。丰富界别履职形式,不断提高界别集体发言的比例。拓展委员履职空间。以界别委员工作室为载体,鼓励政协委员发挥自身专长和优势,结对联系若干名具有较强参政议政意识、关心经济社会发展的界别群众。
7.加强统筹指导。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界别认识,重视界别作用,把委员联系界别群众作为基础性工作纳入政协统一部署。明确职责分工,政协机关应大力支持界别活动组的工作,努力为界别活动组开展活动创造条件。政协委员工作委综合协调界别活动组的活动。各专门委员会要加强对所联系界别活动组的工作指导,建立界别工作联席例会制度,定期召开界别召集人会议。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利用“互联网+”提升政协工作开放度,加大对界别活动及履职成果的宣传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