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凯慧 庄林林
大数据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广泛应用,在政协的日常工作中,它也为推进专门协商机构建设提供了更丰富的物质基础,也对政协机关和政协委员加强协商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用好大数据,有效提升政协协商效率和质量
1.大数据助推政协协商主题更精准。过去,协商主题的确立依赖于实践调查、愿望诉求,或提案、社情民意的信息反馈。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海量数据已渗透至每一个行业和领域,为政协更好地聚焦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资政建言提供了更广泛、全面的信息来源,也为委员知情明政有效协商提供了信息保障。
2.大数据助推政协协商主体更平等。“尊重每个人的民主权利”体现在政协协商中。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不仅能保证所有委员平等地得到信息,也能保证每一个委员拥有足够的信息。
3.大数据助推政协协商形式更丰富。可以利用大数据就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广泛征求各界人士意见、开展网上民意调查等。去年,省政协大幅度加强了视频会议、远程学习等信息共享方式,特别是“掌上履职”平台的建设,成了三级委员联动协商的新平台。
4.大数据有助于政协协商结果更可信。政协对协商结果的监督除了政协自身要履行好民主监督的职责,把监督贯穿于协商始终外,还取决于及时掌握协商民主过程出现问题的信息,并对相关信息进行确认、处理。大数据的充分利用,能最大限度地掌握协商民主过程中的问题信息,让民主监督更有方向。
二、用好大数据,切实推进政协协商数字化环境建设
1.大数据助推政协协商文化开拓创新。大数据时代要求委员们不得不借助大数据快速学习、开拓创新,是政协协商文化得以弘扬的唯一途径。
2.大数据助推政协协商环境的迭代升级。2021年,省政协推出“掌上履职”平台,纵向贯通省、市、县(区)三级政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政协系统内的数据共享和部分政府资源的及时开放。例如普陀区政协首先在省政协的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拓展功能,不仅形成更有地方特色的“提案在线”和“莲洋‘议’家”(社情民意在线)版块,而且自建“履职”应用模块,融合聊天室、朋友圈、贴吧、公告栏的所有优点,集委员日常聊天、参政议政、网上协商、知政明情、答疑解惑等功能为一体,做成一个像微信一样简单易学功能还丰富的场景应用,力争实现在最大范围内让每一个(Each)人都能持久(Endurance)地探索(Explore)政协协商、认真(Earnest)地践行协商民主的功能,这是大数据独有的优化功能,支撑协商民主在政协深入推进的彰显。
三、提升委员信息素养,促进政协协商可持续发展
1.委员信息素养培养的意义。大数据时代,获取数据、分析数据、传递数据、处理数据、运用数据、创造数据、生成数据的能力,构成一个人的信息素养。政协要重视机关干部和政协委员信息素养培养,提高大数据在协商中的亲民化、互动化和协同化水平,让每个人都成为政协协商的“专家”。
2.委员信息素养培养的途径。普陀区政协把委员信息技术的学习、信息素养的提升列入委员履职能力提升的重中之重。在新任委员培训和第一次全体会议期间都特意安排委员数字平台履职。制定委员信息素养提升的长效机制,从探索、思考、搜索、评价、综合、交流、评估8个纬度探索委员信息素养培养,称之为“8W”法(Watching、Wondering、Weebing、Wiggling、Weaving、Wrapping、Waving、Wishing)。人民政协要充分认识大数据的重要性,善于借助大数据积极搭建协商平台,打破委员协商议政时空限制,提升委员民主协商水平,持续放大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效应,成为大数据的倡导者、利用者、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