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87岁老人“阳康”后久卧捂出拳头大褥疮

近期我市老年褥疮患者增多

舟山医院护士长建议:勤翻身,多下床,早诊治

  □记者 傅明燕 通讯员 叶青盛

  本报讯 近日,一个拳头大的褥疮让87岁的王老伯痛苦难耐。今年1月初“阳康”后,王老伯因胸闷乏力卧床静养,没想到捂出了褥疮。

  褥疮,常见于尾骶部、双髋部、脚后跟等部位,主要由于身体局部长期受压影响血液循环,导致皮肤和软组织缺乏营养出现损伤、溃疡甚至坏死。记者从舟山医院获悉,近期我市老年褥疮患者增多。“这个月在骨科住院的有6例,在胸心内科住院的有5例,都是卧床在家的老人,由于褥疮严重来医院治疗。”舟山医院骨科护士长、主任医师蒋伟亚介绍,今年以来,医护上门护理的频次也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倍。像这样的患病率,近10年她都没遇到过。

  2月15日,记者在舟山医院住院部骨科病区见到了正在住院治疗的王老伯。他静躺在病床上,身上盖着被子,被子边缘露出了一块用布包着的海绵。

  “海绵垫子中间镂空,边上有一条缝,用来放引流管,这样不会压到褥疮。”儿子王先生看着父亲,很是心疼。他翻出手机给记者看老人褥疮的照片,只见大片腐肉已经清理,创口处有一个拳头大的坑,隐约能看见骨头。

  王先生告诉记者,感染新冠病毒前,王老伯虽有帕金森病,但头脑清醒,生活也较规律,每天还会下楼到小区里坐一会、兜一圈,晒晒太阳。感染后,老人住院了19天,“阳康”后一直卧床到现在。

  “父亲一直觉得没力气,我们就没有强迫他下床。”王先生回忆,其实在住院期间,他就发现父亲臀部有些发红发紫,但因为没有护理常识,还以为就是躺久了,没太在意,谁料想出院后那片皮肤逐渐溃烂,发展成了褥疮。

  蒋伟亚告诉记者,压力性损伤不能忽视,躺一天甚至几小时就可能引发相关病症,严重的话还将危及生命。但只要家属了解一些基础的护理常识,压力性损伤是可以预防的,而且预防成本极低。

  现在,每护理一位褥疮患者,蒋伟亚都会耐心指导家属基本的护理知识。“能坐着就别躺着,能站着就别坐着。”她建议,家属要多鼓励老人下床活动,为老人勤擦身、多按摩,每2小时要翻身一次,以预防褥疮。一旦皮肤出现发红、发紫、水泡,或已经出现褥疮,要及时请护士上门护理,或送医诊治。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普陀山上一游客突然倒地心脏骤停~~~
~~~
~~~
“百元小案”牵出大型诈骗团伙,全国万余家企业受害,21名嫌犯被提起公诉~~~
~~~
87岁老人“阳康”后久卧捂出拳头大褥疮~~~舟山医院护士长建议:勤翻身,多下床,早诊治
2岁幼童办理登轮证遇难题~~~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新闻聚焦
   第04版:海潮文艺
   第05版:公益广告
   第06版:国内外新闻
   第07版:国内外新闻
   第08版:新区发现
众人接力施救化危为安
2022“舟山海鲜节”入选年度省级十大宣传案例
普陀公安举办退赃大会 近74万元财物集中退还
守护企业商户 多部门携手反诈
岱山120急救指挥中心迁入新址并独立运行
近期我市老年褥疮患者增多
舟山边检站开通“绿色通道” 帮助辽宁母子顺利登轮探亲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