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逸麟
通讯员 苗晨颖 王振立 姚瑶
本报讯 近日,全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试点推进会暨半年度工作会议在我市举行,来自全省自然资源系统的百余名代表汇聚一堂,开展头脑风暴,分享经验智慧。
据了解,在全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试点工作中,我市实施了2个试点项目,分别是“城市国土空间监测成果分析应用研究”和“国土调查日常变更调查实践研究”。
“我们开发了一套以公共服务、社会帮扶、居住舒适、交通便捷、生态休闲、安全防灾等多个方向为基本评价维度的社区生活圈建设成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模型,这套模型将依托城市国土空间监测数据,为城市规划提供帮助。”“城市国土空间监测成果分析应用研究”项目负责人、浙江省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调查监测所副所长熊倩介绍说,该模型还根据舟山老龄化情况突出和海岸线长的特点,加入了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适老化评价、滨海开放空间服务水平评价两项专题特色评价指标,并研究确定了相应的评价方法及模型。
“国土调查日常变更调查实践研究”项目,由舟山市资源规划局普陀分局承担,浙江省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负责实践应用研究。“以往,国土调查数据每年更新一次,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省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执法监测所工程师罗明生说,“如今,卫星遥感、监控探头等技术持续应用,国土调查数据已可实现实时更新。”该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市资源规划部门建立协同机制,调查处室实时归集更新的国土调查数据,分析梳理后推送给执法、耕保等处室,可实现对涉自然资源违法行为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
“目前,试点实施方案已通过专家论证评审,相关模型设计和区域分析评价目前仍在进行中。”市资源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立足海岛特色,升华拓展分析评价功能,凝炼社区生活圈舟山特色专题指标,为全省城市国土空间监测成果应用建言献策,让试点成果更好地为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