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岑港水库放空库水后库底露出两座百年古桥,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专家建议:将古桥迁移至陆地保护

三元桥
保安桥
保安桥附近遗存的半个老窑

  □记者 王晓东 文/摄

  近日,市新闻传媒中心“竞舟”等媒体,发布了岑港水库放水后一座清代古桥重见天日的消息,引起了市民关注。

  11月11日上午,记者邀请国内知名地名专家王建富等,来到岑港水库库底考察,以期进一步弄清库底古桥的情况。

  据了解,位于定海区岑港街道岑港岙的岑港水库建成于1995年,建造时,拆迁了当地一些自然村相关区域,部分宅基、耕地、桥梁、村道等淹没入水。

  近期,岑港水库因清淤扩容需要而放空库水,露出库底后发现,被淹没的耕地、溪流、古道、田埂、石桥等基本保持了原状。经实地考察,库底现存古桥2座。

  一座在库区南部库底,跨源自郑思岭的支流而建,位于库坝附近,为单孔石质平桥,长3.4米、宽1.9米,桥名“保安桥”。此桥以长条形石板铺设,朝东侧面阴刻“光绪三十一年重修保安桥造”铭文。

  另一座在库区中部库底,跨源自小沙岭的主流而建,为二墩三孔石质平桥,长11米、宽1.7米,桥名“三元桥”。由于桥墩破损,南孔东侧石条断为两截。北孔西侧石条侧面阴刻“重造潘家溪桥”铭文,中孔东侧石条侧面阴刻“光绪三十季新添一眼改号三元桥”铭文,南孔东侧石条侧面阴刻“咸丰九年三月”。

  上述两座古桥上的石条与石板都属于火山凝灰岩质,桥梁做工精致。连接三元桥两端的卵石古道基本保存良好,保安桥附近还遗存着半个老窑。

  专家查阅相关历史文献发现,清光绪十年编纂的《定海厅志》“岑椗岙”图,在相应位置标注有“潘家溪桥”桥名和桥梁符号。结合此志记载及桥侧铭文,专家初步判断三元桥原名潘家溪桥,始建年代不详,重建于咸丰九年(1859年),原为二孔石质平桥,光绪三十年(1904年)新拓一孔后成为三孔,因此改名为“三元桥”。

  王建富谈道,存于岑港水库库底的保安桥、三元桥历史超过百年,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建议相关部门予以完整记录,并迁移至陆地保护。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我市举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宣传活动~~~
岑港水库放空库水后库底露出两座百年古桥,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舟港引26接连两次往返奔波~~~
从“亮证”升级到“扫码”~~~
购置粮食烘干加工设备提高产能,推动农商文旅多种业态融合发展~~~
~~~
省级文明校园舟山职业技术学校:~~~
~~~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海潮 理论
   第04版:新闻聚焦
   第05版:海潮 文艺
   第06版:金融理财
   第07版:国内外新闻
   第08版:国内外新闻
30多人成为器官捐献登记者
专家建议:将古桥迁移至陆地保护
成功营救触礁工程船被困人员
“献血达人”免费乘公交更便捷
登步施“粮”策为民谋共富
流动CT车 开进六横岛
文明之花“香”满校园
增强传播效应 擦亮政协品牌
民间音乐汇生动演绎民俗风情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