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俞浙前
幸福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如今的答案不仅是“老有所养,幼有所育”那般简单,养育之前,还需加上优质的定义。
如今,在新城辖区,这样的幸福正在具象化。近年来,随着新城辖区“一老一小”工作的持续加速推进,这个涉及数万人群的民生工程,做得越来越细致入微、周到精准,切实形成服务常态化与长效化。
在幸福食堂品出“幸福味道”
在长峙岛如心西街周边小区的老年人,如今已有不少逐渐习惯了去幸福食堂就餐。干净、清淡、便利、平价……这些就是幸福食堂的特质。无需多少褒奖,在这里吃饭,就是有一种贴心的幸福感。
这种幸福感,也许是来自餐椅旁一个能挂手杖的小设计,或者是价目牌上特意放大的字体,亦或是减盐清淡的菜肴、服务员的耐心以及善意的微笑。
中午10时半,幸福食堂如心店的菜肴已经热气腾腾上桌了。如心西街这片园林式的仿古建筑,让幸福食堂减少了几分喧闹,平添了一些精致气息。店里提供服务的,是充满活力的年轻人,接受服务的多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双方却没有多少隔阂。对于菜品,可以问,可以选,付账可以慢慢来,打包有人代劳还免费。
店长姚娜有着多年从事餐饮业的经验,知道老人们需要是什么。“在这里居住的老年人,随子女外来的,和本地的大概对半,所以众口难调是必然的。但关注的焦点,又多集中在菜品价位、品种和质量上。”她娓娓道来,“所以,在定价时,会比其他快餐店降低15%左右,还会推出一些特价菜。肉炖得软一点,辣味放得少一些,尽量减盐减油符合养生之道……”
如心西街周边多是开发没几年的居民小区,周边的商业氛围还未完全形成,老人们吃饭成了问题。他们不像年轻人,开个车到哪里都能选择心仪的餐食,以步行为主,或是居家带孙辈,让他们只能在住宅周边区域选择餐饮。
今年3月初,幸福食堂如心店的开张,解决了很多老人的就餐问题。“每天中午,都有近百位老人来这里就餐,堂食、打包各占一半。”姚娜告诉记者,不少老人凭证件在这里办了就餐卡,享受打折优惠。只要天气好,几乎每天必到。
午餐时间,店堂里显得异常忙碌,问价、点菜、打包……络绎不绝。半份菜、小份菜在这里司空见惯,服务员会尽量满足顾客的要求。即使最忙碌的时候,这里的环境也不显嘈杂,大家都是轻声细语,平和交流。“我对店里员工的要求是服务多点耐心。听不清老人说话,那就多听几遍,能帮忙做的就尽量帮忙,动作轻一点,语速慢一些,服务贴近些。”姚娜说,未来,如果周边老人有一定量的送餐需求,也会考虑开拓相应业务。
整合养老服务功能,打造新城幸福食堂,这是近年来新城管委会相关部门提升居家养老服务品质的举措之一。与定海城区成熟的商业氛围不同,新城区域覆盖范围广,部分区域的商业服务还难以跟上。此时,幸福食堂就能有效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题。
从去年10月到今年9月,幸福食堂绿岛店、如心店和江海店相继运营,以贴心服务和实惠价格得到了老年群众的喜爱与肯定。同时,各街道也依托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开展配送餐和堂食服务。
让居家养老展现“幸福温度”
近些年,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对养老服务的需求迅速扩大。在商业养老机构及其服务模式还未能普惠性覆盖的当下,居家养老成为较普遍的养老模式。如何全面提升社会养老服务品质,精准供给养老服务,合理布局养老服务机构?新城管委会在辖区内实施更多的有效尝试,并取得了相应成效。
目前新城60周岁以上常住人口2.68万人,其中80周岁以上为2584人,其中以居家养老为主。因此,养老服务需求主要集中在老年食堂和配送餐服务、康复护理等医疗服务,以及娱乐社交、信息咨询和心理疏导等精神服务。
近日,记者来到临城街道金鸡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这处照料中心周边多为拆迁安置小区,服务对象以本地老年人为主。
陈燕凤带着记者参观了整个照料中心。这里上下两层楼,有棋牌室、健身房、餐厅、阅览室、休息室等场所。她告诉记者,目前辖区有1000多名老年人,很少有去商业养老机构的。这里原本是城郊农村区域,居民活动场所有限,养老以便利为主。因此,照料中心运营这些年,广受老人们喜爱。陈燕凤说,每月的固定时间,社区还会请来志愿者团队,为周边老人提供服务。
近年来,新城管委会围绕建设15分钟生活服务圈相关要求,在充分调查摸底、掌握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嵌入式补充、资源整合等方式,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中心规划布局,新城区域的居家养老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很多居于城区周边的老人,也都享受到照料中心带来的便利。如位于新城万阳花园小区千岛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覆盖街道全域19个村社,投用2年共服务2.3万余人次。
据了解,目前新城共有街道、社区居家养老中心8处,主要提供生活服务、康复护理服务、托养服务、家庭支持服务、社会工作、心理疏导服务等。当下,全域已实现街道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为辖区老年人尤其是失能老年人提供日托、中短期全托、康复护理等服务。同时,利用数字化改革契机推进智慧养老服务和医康养融合,全面提升养老品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新城管委会还尽力推动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以全面建成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为目标,统筹布局居家养老服务用房,积极推进新建住宅区养老服务用房落实到位。
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也在稳步推进。新城辖区目前运营的养老机构有3家,共计床位数708张。新近建设完成的长峙岛禾仁颐养院,有床位数600张,已于10月底试运营。另有2家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6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3处集中养老托管中心以及长峙岛颐乐学院,为周边老人提供多功能的养老服务。
使幼龄稚童感受“幸福成长”
老人能够安享幸福晚年,孩子可以获得优质托育,如此,幸福在人生的两端无限蔓延,“一老一小”工作的价值从中得以体现。
在新城,近年大量汇集的年轻人群感受到了“托育压力”。公办机构学位严重不足,民营机构质量参差不齐,家庭隔代教育的矛盾点放大,如此种种都让越来越注重早教质量的“Z世代”家长们忧虑。
在新学期,鼓吹山幼儿园向新城全域招收托班学生的消息,让很多家长心情振奋。作为一家公办幼儿园,这里具备优质的师资力量和宽敞的办学场地,环境优良,设施齐全。为了能够在这样一家有资质且普惠性收费的教育机构入托,开学前咨询的家长纷至沓来。
“我们原本计划招收两个托班,共40名学生。但统计前来咨询报名的人数后,最终决定扩大到5个托班,100个名额。”园长夏安红老师告诉记者,为此,幼儿园对教师和保育人员以及教室设施的安排,作出了很大调整,为配合新城“一老一小”工作作出努力。
在鼓吹山幼儿园,记者看到,进门的大厅布置洁净简约,充满童趣。这里的教室比很多城区幼儿园都要宽敞,教学、游戏、就餐、休息等区域安排得井井有条。这些教室面积都有150平方米,宽敞高朗,巨大的落地窗提供了良好的采光效果,20名幼童拥有极佳的活动空间。
“在满足幼班需求之后,主动开托班,这是我市教育系统对普惠性托幼作出的积极探索。”夏安红介绍,今年4月,我市专门成立了托幼一体化研究指导中心,就落地鼓吹山幼儿园,专门研究试点公办幼儿园的托幼衔接。
据了解,近年来,新城管委会全方位推进“幼有善育”工作。一方面围绕核心指标,全力抓好托位建设,全面确保婴幼儿照护服务补助资金补助到人。另一方面优化服务管理,支持抓好儿童健康管理中心建设,切实为婴幼儿提供医疗、保健、养育指导服务,从而推动新城辖区婴幼儿照护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同时,积极发挥部门协同作用,联合计生协、妇联、民政等部门,进一步整合基层平台资源,今年已组织开展育儿指导宣传服务等活动60余场次。
此外,新城管委会还进一步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提质增能,由临城街道“未保站”作为基础站点,以点带线,辐射至长峙社区创建品牌“未保站”。
今年,临城街道依托长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以儿童需求为导向,将“未保站”嵌入综合活动室、图书馆、舞蹈室、红色教育展厅等功能空间,设立未成年人教育实践基地,引导少年儿童感受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截至目前,“未保站”共举办各类服务活动18场,参与儿童300余人次。
“一老一小”是明天的我们,是我们的明天。新城管委会不断织牢织密“一老一小”民生保障网络,以温馨服务、周到照顾,让“朝阳”更蓬勃,“夕阳”更绚烂,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
本版图片由新城管委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