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井
经省政府同意,省经信厅、省发改委最近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普陀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包含七大重点举措46项具体任务,为全力构建普陀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123”发展战略体系提供强力政策引擎。普陀船舶修造业能够受到省里重点关照,获得22家省级部门“认领”支持,充分说明了拉长“长板”的重要性。
在任何一个地方的产业体系中,大概都难免“长板”和“短板”并存。而根据“木桶原理”,决定“蓄水量”的恰是“短板”。因此,“拉长短板”常常成为重要议题。但也应看到,假如“长板”本身就不够长,即使拉长了“短板”,也无非是做成一个“蓄水量”极其有限的“小木桶”。只有把“长板”拉得更长,才能凸显优势、树立标杆,引领诸多“短板”“向我看齐”。这样,也就有望真正将“木桶”做大做强。
毫无疑问,船舶修造业是我市临港产业体系中一块迅速成长的“长板”。尤其在普陀区,船舶修造企业已达29家,其中规模以上14家,年造船能力达350万载重吨,年修船能力达8000万载重吨,3家企业跻身全球修船十强。全区船舶修造行业不仅规上产值占全省近三分之一,绿色修船“普陀经验”还成为全国推广成果。省里之所以出台系列措施大力支持普陀船舶修造业高质量发展,正是为了将这块“长板”拉得更长。
普陀理应乘政策东风,集全区之力,不遗余力打造优势凸显的船舶修造业产业高地。全市各地也都要紧紧围绕建设现代海洋城市这一目标,坚持在“八八战略”的引领下,勇立潮头争先创优,你追我赶各领风骚,积极培育富有海岛海洋特色的各类“长板”,形成向海图强的海洋产业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