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锚定绿色船舶配套领域,自主研制甲醇燃料供给系统,目前已揽获长江流域近九成船舶的燃供系统订单——

“海骊达”强势突围清洁能源赛道

  扫一扫看视频

  □记者 朱丽媛

  “燃料成本是我们最大的开支。相较柴油,甲醇燃料每年能为我们节省近30%的成本。”3月2日,第3次来到位于定海工业园区的浙江海骊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考察后,来自湖北的船东张学良果断下单了该公司自主研制的船舶甲醇燃料供给系统。

  船舶甲醇燃料供给系统,是确保甲醇双燃料发动机持续、稳定供应燃料的核心设备。在新一轮老旧营运船舶更新换代的浪潮中,“海骊达”敏锐捕捉市场契机,全力推进甲醇燃料供给系统的推广应用,如今订单纷至沓来。

  “目前甲醇燃料供给系统的订单已经排至明年,今年产值有望突破亿元大关。”谈及产品的市场前景,该公司副总经理曹颐江充满信心。

  当天,该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一片繁忙景象。3名工作人员正在专注地调试一套新组装完成的甲醇燃料供给系统。去年4月,该公司自主研制的首套系统交付,眼下这套已是第4套。“与之前相比,新产品的设计更为紧凑,压力和温度控制稳定,且完全符合船级社的规范,可直接应用于甲醇船内。”曹颐江介绍,预计再过两周,调试工作完成后,该系统将发往重庆。

  作为船用清洁燃料,甲醇燃料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安全性和可获得性,受到全球航运市场的广泛青睐。“甲醇燃料供应系统就好比给汽车加油的装置,把甲醇作为燃料送到船上,为船舶提供动能。”正忙着督促另一套系统总装进度的生产部长周飞介绍,与其他低硫燃料相比,建造新船或者改造现有船只,使用甲醇船燃的额外成本远低于其他可替代燃料所需要的改造成本。

  “这也是我决定订购的关键原因之一,一年下来,至少能帮我削减五六百万元的燃料成本支出。”经过多方对比,张学良了解到该企业新生产的系统可减少氮氧化物20%以上,硫类排放量为0,产品品质更是过硬。

  船舶使用甲醇燃料可实现船舶燃料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甲醇燃料供给系统还将为造船产业链补链,为推动绿色船舶自主配套及国产化注入新动力。去年8月,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出台了交通运输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补贴政策,企业紧紧抓住这次机遇,进军国内内河船舶市场,推销甲醇燃料供给系统,与船东建造甲醇船的计划不谋而合,今年订单量呈爆发式增长。

  “销售部门基本上每天都有新订单过来,我们生产部门的压力很大。目前我们产品的生产周期在20天左右,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优化产品生产流程,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把每套产品的生产周期压缩至2周内。我已经把计划倒排到四五月份了,因为五月份要交付9套左右。”周飞告诉记者,目前一套甲醇燃料供给系统从设计到成品出货需3个月左右,其中1个月的时间用于设计,设计工程师需要依据船型尺寸、客户需求及设计规范要求等因素,在各类船型内合理布置设备。

  负责设计的管道结构组组长陈柯岳正对着电脑紧张忙碌。尽管组员已从原先4人增加到了7人,但工作量仍在成倍增长。为了赶订单,他们周末加班是家常便饭。“目前一周能设计2~3套图纸。订单特别多的时候,一半以上的人都需要加班。后续随着人员增加,任务量肯定也会进一步加大。”陈柯岳说。

  在船东们的热烈追捧下,目前该甲醇燃料供给系统已成为企业的主打产品。为扩大产能,企业还租下了定海工业园区科创中心2层1400多平方米的厂房,并增加了设备投入。预计下半年开始,每月可产出10套系统。此外,该公司还计划研发新的氨燃料、氢燃料等清洁能源供应系统。

  作为一家新兴的船舶配套企业,“海骊达”也凭借自主研制的甲醇燃料供给系统逐步在市场崭露头角,并先后获评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今年开年形势也非常好,我们去年员工有30多人,现在已经超过80人了,而且还在持续招人。目前我们手持订单已有五六十套,计划今年完成100套甲醇供给系统的生产。”曹颐江透露,目前公司已斩获长江流域近九成船舶的燃供系统订单,成功抓住了市场增长的黄金机遇。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预备会议
心系群众呼声 肩负人民嘱托~~~
锚定绿色船舶配套领域,自主研制甲醇燃料供给系统,目前已揽获长江流域近九成船舶的燃供系统订单——~~~
~~~
从金融视角看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
汇聚高端智力 赋能经济发展~~~
~~~——2024年舟山统一战线工作综述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海潮 理论
   第04版:海潮 人文
   第05版:金融理财
   第06版:公益广告
   第07版:国内国际
   第08版:聚焦全国两会
报头
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今天下午3时开幕
我市全国人大代表昨启程赴京履职
“海骊达”强势突围清洁能源赛道
舟山国际水产城冷链物流园区一期加快建设
市委举办舟山论坛报告会
我市构建“一家三站”科创桥梁
潮起东海之滨 共谱兴舟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