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颖丹 通讯员 郑茜尹
本报讯 记者近日从市科协了解到,去年我市强化院士之家、院士专家合作项目(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博士创新站等“一家三站”建设,积极汇聚高端智力资源,打造升级科创服务新平台。去年,两院院士来舟41人次,全市柔性引进院士专家46人,推动科技成果落地签约1项,产值预估4200万元;新增市级院士专家合作项目3项,项目完成后一年内预期新增产值超700万元。
去年,我市借力浙江在沪院士之家,签订合作备忘录,拓展院士合作渠道,持续聚集在沪高端智力和创新资源。在市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设置“科学咖啡馆”,举办系列活动13场,打造“人才+科技+产业”协同创新、交流合作平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融合。同时,突破传统模式,从以往院士与企业一对一深度绑定的工作站模式,转变为以项目为基础的全新合作模式,实现了从“点对点”到“点对面”的拓展。
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开展院士专家合作项目7项,覆盖了船舶制造、岩土工程、新材料、海洋科技、信息技术等多个新兴及未来产业领域,合作金额近1600万元。其中1项已结题验收,发表了2篇高水平SCI收录论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并立项,还完成了1项舟山市地方标准制定。
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博士创新站44家,其中市级站17家,省级站4家,省级站占比在全省各地市中位居首位。柔性引进博士86人,培养企业自主研发人才112名,为青年人才提供了135个实践岗位;开展合作项目84项,获浙江省“尖兵领雁”项目立项2项,申请专利67项,制定标准67项;成功认定省级技术经理人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