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丰产又丰收才能奔共富

  □一歌

  丰产不丰收现象由来已久,无疑是阻碍农户奔共富的“拦路虎”。要致富就必须改变靠天吃饭的宿命。

  登步东魁杨梅迎来“特大年”,预计产量近15万公斤,但价格低、销售难却让种植户犯了愁。6月28日《舟山晚报》上的这篇报道,让大家一起为种植户犯愁。虽说可以通过各方相助,尤其是“舟农先锋”直播促销来缓解“销售难”,但毕竟“跳水价”已成定局,丰产又丰收何其难也。

  丰产不丰收现象由来已久,无疑是阻碍农户奔共富的“拦路虎”。遇到“小年”产量缩水,即使可以“物以稀为贵”,终究还是难免歉收。终于盼来了“大年”,又会因为供大于求而价格跳水,结果还是空欢喜一场。可见,农户要致富就必须改变靠天吃饭的宿命。

  同一天《舟山晚报》上的另一篇报道似乎提供了丰产又丰收的一种可能。晚稻杨梅产地白泉镇皋泄村今年引进一台电场恒温冷库,供种植户免费使用。杨梅放进去后可保鲜一个月左右,口感不会变化。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避免因急卖而导致价格跳水,还有望在杨梅落市后重返市场卖个好价钱。勤劳致富离不开科技助力,可见一斑。

  要想丰产又丰收,就得在丰产之年依然保持产品的稀缺性。除了利用高品质冷库,还可借助互联网销售将产品稀释到更大的市场。今年登步东魁杨梅之所以难卖,还由于同品种的仙居东魁杨梅产量大、价格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市场需求。但即使如此,如能发挥互联网销售和冷链物流的优势,跨省甚至跨境拓展市场空间,也依然有望保持产品的相对稀缺性,从而在多多益善中赚个盆满钵满。

  与此同时,还可以致力于深加工开发,将当季尝鲜的杨梅变成“四季美食”。而一旦工业流水线“吃”掉了大量杨梅,果烂枝头的“卖难”现象也就迎刃而解了。当然,罐头杨梅、烧酒杨梅从来就有,只有开发出更受欢迎的网红产品,深加工才会产生可观的附加值。

  创新之路千万条,共同富裕不是梦。可以相信,在政府帮扶、社会助力、科技加持之下,“销售难”现象终将破解,广大农户一定会用智慧和汗水迎来丰产又丰收。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城事
   第04版:融媒
   第05版:舟山记忆
   第06版:关注
   第08版:就知道吃
   第09版:时评
   第10版:特别报道
   第11版:新闻时空
   第12版:广告
期待更多的口袋公园、更多的微奇迹
消除燃气“最后一米”安全隐患
生生不息的“志愿风”
丰产又丰收才能奔共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