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出蟹贵伤民蟹贱伤渔的怪圈

  □劳仁

  眼下梭子蟹价格之所以大起大落,以至于贵时太贵、贱时太贱,很大程度上与市场空间狭窄、经营方式粗放有关。

  随着2700余艘获得专项捕捞特许的四类渔船开赴渔场,东海梭子蟹季开启。8月7日上午6时起,已有部分渔船陆续回港,为市民带来第一风新鲜梭子蟹(《舟山晚报》8月8日报道)。但令人纠结的是,“第一只螃蟹”并不好吃。第一风蟹质量普遍不高,但船头统货价格却要每公斤70~80元,各地菜场零售价每公斤一两百元不等,单只重250克以上的可卖到每公斤240元以上,真是谁吃谁心疼。

  物以稀为贵,量少价高的第一风蟹只能让“不差钱”的尝鲜了。多数市民大概会选择等一等,等梭子蟹大量上市、价格回落后再大快朵颐。但问题又来了,蟹价一旦过于亲民,无利可图的渔民就会喊柴油贵。蟹贵伤民、蟹贱伤渔,过山车似的蟹价似乎成了怪圈。

  眼下梭子蟹价格之所以大起大落,以至于贵时太贵、贱时太贱,很大程度上与市场空间狭窄、经营方式粗放有关。渔船靠上码头,商贩将一筐筐梭子蟹直接发往本地菜场,供不应求自然涨价,供过于求自然跌价。假如能像阳澄湖大闸蟹那样面向更大的全国市场,产量再高也依然稀缺,蟹价就不容易跳水。

  这几年舟山的梭子蟹也在“越爬越远”,旺季时电商云集水产城争相叫卖,阵仗不可谓不大。只是,销量仍有限、乱象却不少,还算不上主流销售渠道,不足以起到调节蟹价的作用。面对今年第一风梭子蟹,水产城一众海鲜电商“望而却步”,原因是“又小又瘦挑不出几只高品质蟹”。确实,与其砸了招牌,不如观望观望。

  舟山梭子蟹要“爬”向全国市场,关键是要确保质量。本地市民可以根据晚报介绍的挑蟹经验精挑细选,就算不慎买了“又小又瘦”的也能腌着吃。但外地消费者却是没得挑,收到价高质劣的梭子蟹只能后悔不已。这样一来,哪里还会有下一单?因此,必须改变粗放经营的习惯做法,统一制定等级标准,全面实行明码标价,确保每一只梭子蟹都货真价实。这样,梭子蟹才能“爬得远”,从而走出蟹贵伤民蟹贱伤渔的怪圈。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城事
   第04版:融媒
   第05版:舟山记忆
   第06版:就知道吃
   第07版:生活家·悦读
   第08版:时评
   第09版:新闻时空
   第10版:健康
   第11版:长三角连连看
   第12版:广告
每一次挺身而出都需要义无反顾的勇气
走出蟹贵伤民蟹贱伤渔的怪圈
莫让垃圾混装伤了群众分类投放的热情
市场诚信须从细节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