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姚舜妤 文/摄
下周二就是七夕佳节,面对这一具有浪漫色彩的中国传统节日,各大商家往年总会提前“备战”,抓牢这一促销节点。
8月16日,记者走访我市城区多家花店、珠宝店、服装店等却发现,今年七夕节前,岛城商家们比较“淡定”,距离节日不到5天,部分商家的宣传图文还未就位,不少花店还未开始备货。
有商家表示,上半年节日密集冲淡了七夕的庆祝氛围,也有商家认为,现在消费者过节偏向“即时消费”,节日商品的销售高峰往往出现在节日当天。
备战七夕,岛城商家“松弛感”十足
七夕将近,走进商场、走上街头,可以看到不少商家开始准备节日相关的促销活动。新城凯虹广场、新城宝龙广场、定海凯虹广场的几家超市,巧克力售卖区域挂出了七夕主题的宣传牌,花店、甜品店、女装店、珠宝店等也陆续开始宣传七夕相关的促销活动。
不过比起往年,今年备战七夕,岛城商家们“松弛感”十足。
8月16日,记者走进宝龙广场城市花舍看到,店内现成的花材较少,老板也还未开始准备七夕的花束。“今天花材进货价还没涨,我也就还没开始备货。去年这个时候一捧红玫瑰的进货价已经涨到七八十元了,今年目前才四五十元,估计到节前一两天才会涨价,但涨幅估计不会很高。”店主葛女士告诉记者,今年七夕的花价稳定,由于源头价格不高,零售端商家们也不急着备货,大多准备过两天再进货,保证花材的新鲜度。
定海新桥路店植觉花艺的店主黄女士表示,近日自己才开始在朋友圈推七夕主题的花束,“不过也只是走个形式,大部分消费者买花还是会在七夕当天或者提前一天到现场定制,预订单很少。现在天气热,花放不住,我们最多提前三四天进货。”黄女士说,目前花价还没上涨,普通红玫瑰仍卖五六元一枝,“七夕当天可能涨到八元一枝。”
除了供货端价格平稳和较高的气温让花商们不急于备货,近年来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更倾向于“即时消费”这一现象也让商家们放慢了备货步调。
“可能和上半年节日密集有关。过完2月14日没多久,又来一个母亲节,很快又到了‘520’告白日,送花的节日太多,大家也过得有些麻木了。”葛女士说,今年“520”期间的市场情况也类似,等到5月19日、20日才迎来订单高峰期。
长峙岛香樟街如心花坊的蔡女士也表示,自家推销花束比较“佛系”,“客人有需要我们再按要求定制,平时也不会很主动进行宣传。”
甜品店的七夕推品节奏也慢了不少,记者采访当天,诺诺甜心的七夕主题甜品推文还未制作完毕,几款蛋糕的定价也还未确定。“再等几天才会上架,线上购买链接也还没推出。因为现在人过节不像以前一样大张旗鼓了,大多在当天或者提前一两天才想起来节日到了,然后再去找相关的礼物。”诺诺甜心新城宝龙店店员吴女士说。
商家“有心栽花”
不敌网络平台“无心插柳”
相对花店,珠宝店的七夕促销活动普遍较早开启,很多品牌珠宝店在一周前就已经开启了促销活动。如老凤祥会在本周末联合新城凯虹广场开展“气球雨”抽奖活动,鸳鸯金楼、中国黄金等多家金店惯例推出黄金克减、珠宝打折等促销优惠。
不同于2月14日和“520”节日风格偏现代化、网感重,七夕的传统文化底蕴也让商家们改变了宣传策略,如新城宝龙广场晶生晶世近期推出七夕求签活动引流,还有不少店家主推具有东方色彩的产品,营造中式浪漫氛围。
“我们店今年七夕的主题是‘绝色东方,国风饰爱’,配合七夕的传统文化色彩主推与苏州博物馆联名的系列古风珠宝。”定海凯虹广场曼卡龙店长王女士向记者介绍了几款运用了传统掐丝工艺的首饰,“这段时间店里客流量有所增长,七夕也给了很多顾客一个消费的由头,很多女性顾客出于‘悦己’心态给自己购买礼物。”
王店长还表示,现在的产品营销,网红效应不容小觑。“我们这系列的珠宝在小红书也是‘网红款’,很多博主推荐。现在线上的影响力比我们线下营销大得多,很多到店的客人都是从网上引流过来的。”
商家“有心栽花”不敌网络平台“无心插柳”,这个现象在今年七夕的花卉市场也格外明显。
记者走访的几家花店店主均表示,今年七夕最流行的款式是“乌梅子酱”玫瑰,是一种在红玫瑰上进行喷绘做出的梅紫色调玫瑰。“原版是厄瓜多尔玫瑰,价格比较高,单枝卖四五十块,人工喷绘的就只要十到十五元一枝,这个应该会是七夕的爆款。”
城市花舍葛店主说,其实早在去年,源头花商就开始推“乌梅子酱”玫瑰,但零售花店上架后的反响并不好。“顾客觉得看着脏兮兮的不好看。后来是小红书上有博主开始推这款玫瑰,大众看多了之后接受度就提高了,它的销量就一下子上去了。”
植觉花艺黄店主也表示,爆款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大众社交平台上的网络营销对线下销量的影响很大。“尤其我们舟山的流行节奏会比大城市慢一拍,市面上的流行款靠我们自己推,走量会很慢。而类似小红书平台的大数据网红效应带来的影响是很直接、快速的。今年七夕‘乌梅子酱’玫瑰可能是个流行款,具体如何我们也还在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