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石艳虹 通讯员 戎慧敏
在今年以“城乡垃圾治理”为主题的“民生面对面·书记市长走进基层单元”活动中,有参会代表提出,偏远海岛生活垃圾处理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建议加大资金支持,完善海岛垃圾的全过程系统性处置。
代表、委员、群众还围绕“一车拉”现象、城乡生活垃圾分类等方面,反映问题、提出建议。
整治生活垃圾混装混运,已处罚相关违法行为近10起
“针对海岛垃圾治理现状,我们马上就办,针对性地制定出台《小岛垃圾资源利用标准体系建设方案》,并已启动实施。”市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该方案在构建海岛垃圾治理标准体系一体化推进机制、推进垃圾分级分类标准化利用、统一资源利用设施建设标准和管理要求、全力实施示范小岛建设工程等方面探索实施路径。力争通过“一岛一策、共建共享”,探索具有小岛特色垃圾治理模式,实现小岛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全覆盖,加快构建具有现代海洋城市特色的垃圾一体化处置体系。
根据该方案,目前已确定12项2023—2025年任务清单,并明确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
其中,今年年底前,将加快推进《小岛易腐垃圾·就地处理设施建设管理规范》《小岛建筑垃圾就地处理设施建设管理规范》《小岛垃圾集置点及回收房建设管理规范》《小岛垃圾收集车辆规范》和《小岛垃圾收运规范》等一系列标准规范制定和落地实施。
近日,我市一生活垃圾收运企业因多次混装混运,被罚款4万元。这是我市截至目前对该类违法行为开具的金额最大的罚单。
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城管系统自7月启动生活垃圾混装混运专项整治行动以来,已处罚相关违法行为近10起。
我市日前还出台了《舟山市生活垃圾一体化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将城镇收运一体化模式延伸至乡镇渔农村,力争到2025年底,实现海岛收运一体化。
提升海岛垃圾治理水平,实现海岛收运一体化
小岛产生的生活垃圾(其他垃圾)采用跨海直运、海陆转运或并岛转运等模式,纳入市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处理设施进行资源化利用,严禁随意倾倒和就地填埋。
日产生量大于3吨的小岛,鼓励采用机器成肥、太阳能辅助堆肥等方式,实现易腐垃圾就地资源化利用。
实施一般工业固废、医疗废物、有害垃圾等集中处置和可回收物统一回收。
生活垃圾日产生量大于30吨的悬水小岛,原则上须建设生活垃圾压缩站。条件受限的,可在岛内设置生活垃圾集置点。
统一小岛各类垃圾暂存和收运频次,原则上各小岛产生的其他垃圾须每天清运至生活垃圾压缩站或集置点,做到日产日清。
全力实施示范小岛建设工程。在桃花岛、嵊山岛、东极诸岛等,创建推进一批垃圾资源利用示范岛和标准化示范项目。
整治“一车拉”现象,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实施常态化督查检查,对突出违法违规行为立案处罚。
城乡生活垃圾治理一体化,横向上,规范第三方垃圾收运企业运营,实行环卫标准化体系主导下的一体化收运体系;纵向上,将城镇收运一体化模式延伸至乡镇渔农村,实现海岛收运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