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何菁
离杭州亚运会开幕的日子越来越近,张喜来的工作节奏愈发紧张,手机24小时在线,深夜11点多才下班,这都已经成为了他的工作日常。
工作必须要求“细之又细”
张喜来是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的英语教师,今年5月15日,他正式到杭州亚组委报到,担任外事礼宾指挥中心OCA/APC(亚奥理事会/亚残奥委员会)大家庭总部饭店运行团队的大家庭服务副主任。
今年45岁的张喜来,2007年来到舟山工作。他参加过历次的国际海岛旅游大会、世界油商大会、波音供应商大会等大型活动,有着非常丰富的外事礼宾接待工作经验。
“一开始,市外办通知的是让我去做语言服务主管,随着工作的开展,我的职位进行了调整,成为了大家庭总部饭店运行团队的大家庭服务副主任,除了原本的语言服务外,还有更多的工作需要对接完成。”张喜来说,因为对接的主要是参会官员、工作人员、陪同人员等,工作必须要求“细之又细”。
每一个细节都要抠到极致
8月29日、8月30日、8月31日……连续三天,每天都有一场相关的演练要进行,演练期间,张喜来与各个口子的负责人一起,牢牢盯紧演练各环节,协调进展、发现问题。9月1日一大早,张喜来又提前一个多小时到达工作地点,为即将召开的会议进行准备。“今天开的会,主要是针对前几次的演练进行复盘,还有哪些问题需要优化和改进,接下来还有好几次大型演练,我们也要为此做好充足的准备。”张喜来说,每次演练都要到深夜结束,自己也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工作节奏。
这段时间,张喜来还要负责实地踏勘相关场馆,与各部门开展对接。“每一个细节都要抠到极致。”张喜来打比方说,就像对接会议室、为客人办理开幕式证件、检查英语标识……这些看起来都是不起眼的小事,但前期如果没有一一沟通到位,任何一点小纰漏都可能造成不良影响。
除此之外,张喜来还要做好志愿者的线上翻译培训工作。“高校的志愿者英语素质都不错,但是缺乏服务大会的经验,很多相关的注意事项,都需要我们进行培训讲解。”在张喜来看来,志愿服务水平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办会水准,因此志愿者培训工作不能有一丝懈怠。每次线上直播培训时,他都会让志愿者开展3分钟内的计时训练,从翻译内容是否准确、中英文切换是否达标、翻译语句是否文雅……每一个细节,张喜来都会边记录边认真点评。
一有空就要反复预演无数遍
大会期间,张喜来还将担任总部饭店的各会议同传/交传语言服务协调工作。虽然是英语专业研究生毕业,早年在外籍邮轮上担任过翻译一职,并多年从事英语一线教学工作,但是为了能高质量的完成任务,一有空张喜来都要反复预演无数遍。每晚睡觉前,张喜来都要在亚运钉上对语言服务、外事礼宾接待等各领域进行线上自学。
“能有机会到亚组委工作,为亚运会这样盛大的国际赛事奉献一己之力,对我来说倍感光荣。”张喜来说,自己很享受为之奋斗的过程。等到亚运会结束,他又将继续站上自己熟悉的讲台,他会把这段服务亚运会的经历讲给自己的学生听,对于学生来说这是最好的教学,既能使他们了解在特定场景中的外宾服务事项,也更能激发他们对英语的学习热情。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