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野
“火焰蓝”给我们太多感动。从自身做起,为消防员“减负”做更多的事,这是致敬他们的最好方式。
随着一声令下,00后消防员宋坤源一把扛起重达30公斤的6米拉梯,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消防训练塔跑去;训练塔上,几名消防员拎着重达15公斤的钩梯一层一层往窗台上挂……近日,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在定海盐仓观摩了一场消防训练,为消防员们训练有素的过硬技能和负重前行的坚定意志所折服(11月10日《舟山日报》报道)。
确实消防队员付出很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11月转隶5年来,舟山消防救援支队累计接处警9807次,出动消防指战员10.5万余人次,出动车辆1.9万余辆次,抢救被困人员948人,保护财产价值约6亿元。这些数据背后,是全市消防救援队伍从理念、职能、能力、机制等方面的加快转型,是广大消防队员在各类灾害事故处置中当先锋、打头阵、挑重担的“硬核”作为。
“有困难找消防”,是很多人遇到危险时的下意识选择,体现了人民群众对消防队伍的信任;竭尽所能为群众排忧解难,也是消防人的优良作风。然而,需要正视的是,现实中有大量像帮开门、救宠物、高空取物等一般性社会救助打119寻求解决,消耗了宝贵消防资源,既可能影响紧急重大灾害的救援,也影响到消防队员日常训练,给已经负重前行的消防队员增加了不小压力。
新时期消防救援队伍面向全灾种、大应急需求,承担着灭火救援、抢险救灾等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综合性救援任务。不是说救宠物、帮开门、抓捕野生动物等这样的救助不重要,而是说如果有其他相关、专业的机构可以处理,担子不能全压在“火焰蓝”身上。
目前社会救助力量已具一定能力,建立协作联动分流机制,不仅条件成熟,而且有利于消防部门聚焦主业、履行主责。对此,政府及有关部门可在制订救助分流标准、盘活社会救助资源、加强救助服务监督、做好多元救助宣传引导等方面积极做好工作,加以推进。作为个人,也要努力做到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把有限消防资源让给更紧急的时刻、更需要的人,这是新时代公民的社会公德。
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火焰蓝”给我们太多感动。从自身做起,为消防员“减负”做更多的事,这是致敬他们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