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巧凤 通讯员 刘承鸿
本报讯 市场上各种各样的保温杯琳琅满目,如果不小心买到质量不佳的保温杯,可能会给身体带来隐患。近日,市市场监管局普陀山分局开展了保温杯质量安全检查。
市场监管执法人员在朱家尖4家超市,对出售的保温杯仔细查看合格证、厂名厂址等信息,杜绝“三无产品”,并对其中2个批次的不锈钢保温杯进行了抽检,通过风险管控守护产品质量安全底线。
市市场监管局普陀山分局也发出了保温杯购买消费提示。购买保温杯,首先要查看标签、说明书、合格证是否完整;保温杯的材质要重点查看,不锈钢材质通常分为三种,“代号”分别是201、304和316。优质的不锈钢保温杯的内胆主要由食品级不锈钢制成,即304和316,在标签上通常会标明“SUS304”“SUS316”。有些不良商家会把工业用的201不锈钢以次充好,里面含有大量的镍、铬、锰等重金属元素,这些元素在高温情况下会释放出来,长期饮用会引起一系列的健康问题。消费者购买时可注意闻气味,食品级的304和316材质,一般不会有异味,如果使用的是201材质的,通常会有一股铁锈味。
市场监管工作人员提醒,喝茶是为了养生,购买不锈钢保温杯是为了有更好的饮用体验,购买时要仔细查看材质、工艺、标识等,如果一不小心购买到了不合格的保温杯,应该及时向当地市监局举报,避免更多的消费者上当受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