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岑瑜
3月4日是第5个“世界肥胖日”。近年来,随着全球肥胖人数的不断上升,肥胖症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1%和7.9%,6岁以下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6.8%和3.6%。同时,据国家卫健委公开的数据显示,中国青少年肥胖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地区15~17岁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包括肥胖和超重)已超30%。记者从市妇儿医院儿童肥胖门诊了解到,自2021年门诊设立以来,每年门诊量新增300多人次。
4岁女童吃成小胖墩
岛城一位妈妈抱4周岁的小悠(化名)进儿童肥胖门诊时,门诊副主任医师白敏看到小悠很是吃惊:肥嘟嘟的小手小脚一节一节像莲藕,询问得知小悠的体重有40公斤。
白敏询问小悠的生活作息及饮食情况,发现她每日三餐时间都很晚,晚饭甚至在晚上八九时才吃,晚上10~11时才睡。而且小悠几乎不吃蔬菜,每餐以吃肉为主,家里人又喜欢烧面食给她吃,导致孩子的体重不断上升。
找到肥胖的原因后,白敏建议小悠一日三餐荤素搭配,同时每天适当活动。在坚持了3个月后,小悠的体重下降到了30多公斤。
据统计,市妇儿医院自2021年开设儿童肥胖门诊以来,门诊量从最初的300人次,到2023年突破900多人次。“这些来门诊的孩子,大多数是在学校体检时,发现超重或肝功能不好来求诊。也有很多家长觉得自家孩子实在是有点胖,带着孩子来求诊。”白敏表示,近几年,家长对孩子肥胖越来越关注。
“门诊中,肥胖儿越来越多,体重数值也越来越大。”白敏告诉记者,前几天同事接诊了一个重50公斤的9岁孩子。
儿童肥胖门诊中,男生多于女生。“8~10岁患儿比较多,往往初中生会坚持减肥。”白敏表示,随着孩子体重越来越大,并发症出现的频率也在增加。“这些孩子大多是饮食结构不合理,饭和肉吃得比较多,很少吃蔬菜。喜欢吃煎炒、油炸类食品,还喜欢喝果汁、奶茶等高热量饮料,有的还喜欢小视频刷刷,零食吃吃很惬意的感觉。这类孩子胖了之后,胃也撑大了,不吃饱就会有空虚感。”
初中生肥胖多了
白敏表示,以前的肥胖儿中以小学生居多,现在初中生也越来越多了。
“小学生肥胖,多是因为爷爷奶奶辈带着,老人认为孩子白白胖胖才是健康,不重视孩子的运动及饮食管理。现在,随着健康知识的普及,育儿观念也在转变,因此低龄小胖墩少了,反倒是青春期学生肥胖多了。他们大多平时学习忙,运动少,会自己买膨化食品、甜点、碳酸饮料等食物。”白敏说,这些肥胖的孩子还常常有腺样体肥大的情况,晚上睡觉容易打鼾。
她提醒家长们,青春期肥胖的治疗与成人不同,应在不影响生长发育的前提下,采取饮食调理、运动疗法相结合的原则,一般要避免使用诸如单纯节食、药物、手术等成人减肥方法。平时的饮食既要保证他们基本营养及生长发育所需,又要限制食量,尤其要限制“红灯食品”的摄入量,同时提高运动兴趣,管住嘴、迈开腿。
据了解,与体重正常的同龄人相比,肥胖青少年比较敏感,心理压力大,容易自卑、抑郁。
面对肥胖引发的各种健康问题,白敏呼吁全社会应当共同关注肥胖问题,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努力,引导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以预防肥胖的发生;同时对于已经肥胖的孩子,应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减轻体重,改善健康状况。